第(1/3)页 一个咖啡细节不动声色地贯穿全剧始终,剔除它看似并不影响故事的主线。 可恰恰是类似微妙的小细节,让两人的爱情有了日常的质地。 累积起日常的,还有种种常见的矛盾。 一开始是夫妻俩出身差异、文化程度悬殊导致的夫妻矛盾。 后来又是姑嫂、亲子、邻里等之间的矛盾。 但《父母爱情》并没有陷入以往年代剧或家庭剧「婆媳矛盾」「姑嫂冲突」「妯里斗法」「兄弟反目」等恶俗狗血的窠臼。 所有矛盾都是细碎的累积,它们也终究是细碎的,很快便又化解到生活中去了。 因此,虽然安杰与小姑子江德华,一开始隔三岔五也会有一场小冲突。 但它给观众能带来的不是「家斗剧」的紧张和愤怒,而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因为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矛盾。 它让人左右为难又哭笑不得,但底子都是爱,最终又让人释然。 这个家庭样样都有,谁也不能要求他们免俗,但再怎么样,那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本剧的重点不在这些「家斗」,而是非常好玩的这么一家人,如何吵着、笑着、欣欣向荣地度过了几十年。 日常感和真实感是观众接受一部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剧集表达的意图才得以可能。 《父母爱情》打动人的,是剧中的父母爱情。 这部剧没有将父母的爱情唯美化了,甚至一开始父母的爱情是残缺的。 像安杰和江德福,都 不是完美的人。 在那个年代,安杰是出身不佳的资本家小姐。 江德福虽然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但他文化水平不高,形象一般,还离过婚。 两人结婚时,江德福是出于爱意,安杰并不尽然。 喜欢浪漫、具有文艺情怀的她,起初看不上大老粗的江德福。 她选择江德福,或多或少也有一种功利需求,通过婚姻帮助整个家族摆脱资本家的身份,给安家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 只是完美的爱情,并不是因为它有一个完美的开端,不是因为爱情中的两个人是完美的,而是两个人因为爱对方,一点一点地成为对方需要的更完美的人。 《父母爱情》的难能可贵和真正动人之处在于,它为观众呈现了这一过程,呈现了一个原本并不完美的爱情,是如何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慢慢变成完美爱情的。 像组织一开始碍于安杰的身份,并不同意江德福的婚事,但江德福为了与安杰结婚宁愿脱下军装回农村老家种地,也不惜放弃晋升的机遇。 婚后他努力遵循安杰的生活习惯,乖乖地当起了「三洗丈夫」。 而安杰虽然是资本家小姐,但傲而不骄,在嫁给江德福之后,种种家务活得干净利索,很快就适应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为了江德福来到偏远荒凉的海岛,并适应了艰苦的海岛生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