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同场竞技-《外星科技狂潮》
            
            
            
                
    第(2/3)页
    郑郁是机械工程杂志社的主编,今年五十多岁,人很精神,在外面名声不显,可在行业内,绝对是一面旗帜。
    郑郁沉吟一下,道:“铝合金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合金,在加工业,很有代表性。”
    “看得出,主办方出的这个题目还是请教了高手的,曲面加工,很考验机床能力,就算是这些加工中心再强大,短短两个小时,也不太可能加工完,主办方是有意要拉开公司间的差距。”
    郑郁说完扭过头,笑着看向旁边的王嘉易,“我就说这么多,其他的还是交给王教授吧,王教授在京华大学,就是研究这个的。”
    “好,那我们再请王教授点评一下各大企业。”
    “好,既然大家让我说,那我就把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嘉易双手在腿上一拍,扣到胸前。
    “我们从左到右,第一台,这台乳白色的,是德国ADE公司的产品,德国产品能响誉全球,不是没有道理,你别看他这个床子不是最大的,但绝对是这里面最优秀的,各个方面,几乎没有弱点。”
    王嘉易没详细介绍都有什么,但从他表情看出,他很推崇。
    “第二台,美国罗斯洛克公司的,带有强烈美国气息,霸道,大气。美国的机床,技术强,设计思想前卫,但实用性比德国稍差,稳定性也不如德国。”
    “第三台,RB久奈。RB人的东西,有他岛国式的聪明,机床设计走的是巧。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弱点,有些东西就是要厚实,要积累,你一味走巧,剑走偏锋,能兴盛一时,但终究要回归正途。”
    “可靠性和寿命上差一点,和他们的车一样,用起来感觉还不错,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这几年更是走下坡路。不过久奈也是个老企业了,从二战前走到现在,快一百年,积累还是不容小觑。”
    “至于京华,和这三家比起来,年轻太多了。积累不足,但发展最快,冲劲最猛,近几年势头很强,结合国内高校技术井喷式发展,京华这几年走到非常快。”
    “特别是这款SE800,产研结合,双京华联手,实力非常强。我也有幸参与其中,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自豪。”
    王嘉易说说竟然有些哽咽,“这么多年,你们知道有多难嘛,技术封锁,交流封锁,一切从零开始,走到今天……”
    他深吸了口气,“对不起,我失态了!”
    王嘉易止住了主持人接过话题的动作,“但不得不承认,京华设计理念十分先进,在技术上也有重大突破,像自动刀库,电磁悬浮主轴等最先进的技术,SE800都做了突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