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么说起来,好像所谓的战略也没有什么用处啊。”乔治哭笑不得地道。 “对没开始前的玩家来说,大概是一种安抚的心理作用吧,”欧文心如止水地道,“有些规则还是有用的。” 没错,恐怖屋有一套“游戏攻略”,是玩家们出于友情分享的经验总结。不过,这些攻略仿佛是受了鼻祖《恐怖屋游玩指南》的启发,每条规则都写得让人有些毛骨悚然。比如,“当你看到队友朝你跑来,马上离开,它可能并不是你的队友。”“如果有队友被挂上绞刑架,不要试图营救,尽快离开。”之类的。 第一条其实不难理解——在游戏中,如果有队友跑过来,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正在被亡灵追赶。而他跑向自己,那就是打算将自己也拖下水。这种情况下,对方根本称不上是队友,当然是逃得越远越好。 而后一条规则同样常见,许多新手玩家看到队友被挂上绞刑架,总会贸然上前去营救。但亡灵往往早已守株待兔,等着拯救者自投罗网。因此,老玩家们早已学会了,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绝对不能单枪匹马去救人。 有的规则就更加奇怪,也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含义,比如说“本恐怖屋的所有亡灵均为人类扮演,如果有人宣称看到了真正的亡灵,请立刻远离他,并报告给前台工作人员。” 直到后来欧文想到“帮派人士误入恐怖屋被吓疯”事件,才意识到这条规则的由来,可不是嘛,在恐怖屋里看到真正的亡灵,那肯定是被吓得精神错乱了,得赶紧找人求助。 总而言之,《恐怖屋游玩指南》在大家的分享中越来越厚,被恐怖屋印刷出版多次出版,成为了一款热门的周边商品,而凡是对规则有贡献的玩家,还会被授予“规则编写者”的徽章奖励,外加一笔小小的金钱奖励。 这种奇特的周边商品不止在恐怖屋的玩家群体中流传,一些有名的作者——比如说威尔斯,也会购买最新版本的攻略书,尽管他们并不玩这个游戏,但对这种形式的“规则”很感兴趣,还在野人俱乐部里探讨这些规则的隐含意思,不过由于它看起来确实太过晦涩,不像主流文学作品那么容易懂,所以也大多在一个小范围内流传。 但它能破圈的好处就是,这些作者在写一些哥特作品时,每每写到恐怖屋,总会将威斯敏斯的鸦羽之宅列进去,让它成为卢恩顿最有名的恐怖屋——当然,也是最可怕的,反正,即便卢恩顿拥有诸多恐怖屋,鸦羽之宅也绝对是名气最大的,连一些卢恩顿的旅游攻略书都将其列入卢恩顿的特色景点,和鬼魂之旅放置在同一部分。 也算是艾琳娜为卢恩顿的旅游事业做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说起来,进入十二月之后,爱德华就开始念叨着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剧了,尽管《午夜少女》才上演一个多月。但爱德华的理由也相当充足,“下一部戏剧肯定要赶在社交季上演,但是离社交季越近你不是越没时间吗?所以我们得提前开始。” “但是我现在没有什么灵感啊,”艾琳娜苦恼地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爱德华立刻表示非人类和人类的爱情故事完全可以来个第三部。 事实上,受到戏剧成功的影响,市面上已经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故事,如果挑一挑的话,还是能挑出一些好剧本的,但问题在于,有艾琳娜的“珠玉在前”,爱德华对那些剧本已经看不上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