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请愿活动-《我靠文化输出在异世出道》


    第(1/3)页

    在《拉维妮娅》迅速风靡社交界后,  各大报纸的文学版纷纷刊登对这部作品的评论,而评论家们的观点却出现了截然对立的两派,围绕这部小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拉维妮娅》是本世纪少有的文学瑰宝,  ”评论家在《时代报》上撰文写道,“它以锐利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爱情的无常。谁说文学的职责只是让人快乐?真正的艺术应当让人思考、让人痛彻心扉。这部小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些看似光辉的爱情理想,堪称悲剧艺术的巅峰之作。”

    来自《卢恩顿报》的评论家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这是对浪漫主义的致命一击,  也是对‘浪子文学’的一次必要反思。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告诉我们,爱情并非永远美好,  我们必须正视它的不完美。拉维妮娅这个被爱情毁灭的女人,将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学形象。”

    而《晨报》的专栏作家则毫不客气地批评道:“《拉维妮娅》根本不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它更像是一场针对爱情的残忍实验。它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剥夺了读者对爱情最基本的期待。这样的小说能被称为艺术?它不过是用痛苦换取读者的注意罢了。”

    她痛斥这部作品对爱情的描写冷酷而绝望:“拉维妮娅是被折磨至死的,她的善良与勇气并没有为她换来幸福。这样的结局是对读者情感的粗暴践踏。”

    随着争论的升温,  一些报纸甚至刊登了评论家们彼此抨击的回信。支持和反对派在报纸上吵得不可开交,  一时之间,  就连不常阅读小说的人都对这本书生起了好奇心,然而,  当他们好奇地去翻看的时候,便会加入到怒喷作者和出版社的队伍中去,  甚至各大报纸还专门开设了专栏,刊登这些读者的来信。

    ——然后让更多人心生好奇,找来阅读,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

    “看来这次征文活动的胜利已经毫无悬念了,  ”一场文学沙龙里,哈代笑着对盖斯小姐说道。

    “单就文学价值而言,”盖斯小姐皱眉道,“我觉得它可能没有太多的社会深度,而且有些情节过于戏剧化了,  但不得不说,它的文学影响力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是啊,”一位作家也凑过来聊道,“之前她参加野人俱乐部的文学研讨会,说自己要写一个女士为了爱情付出一切的故事,对不对?”

    “您记性还挺好的,”哈代笑了声道,“没错,这是她说的。”

    “在《拉维妮娅》出现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作家笑呵呵地道,“如果是我,我应该怎么写这样的故事。”

    “哦?”哈代先生好奇问道,“您会怎么写呢?”

    “我可能会写女主角爱上一位外籍男士,”作家侃侃而谈,“但由于家族的期望,被迫嫁给一个毫无感情的男人,用一生的忍耐换取家族的安稳……我觉得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付出一切?”

    “其实我也有想过,”乔治女士听到这里也插话道,“但是我想的是这位女士放弃一切去追求一位贫困,但真心相爱的男人,虽然她失去了家族的庇护,生活变得穷困潦倒……也算是付出一切了。”

    反正,他们以为的“付出一切”,和艾琳娜所写的“付出一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时候,沙龙的女主人带来了几位陌生的脸孔,就女主人的介绍,他们是来自弗兰西的著名诗人和作家。

    女主人分别为他们介绍一番后,便笑着破冰道,“你们在聊什么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