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实在的,他能够搞定歼11B战斗机,但是这对于华夏航空业发展没有半点用。 他做出突破性工作就可以,其他工作还是需要其他科研人员来做。 而培养一支拥有创新思维、基本功扎实、技术先进的科研队伍,可比刘韬亲自搞出歼11B战斗机要重要得多。 而现在,杨威他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面。 会议开到12点,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是会议并没有结束,杨威吩咐秘书,到食堂打包饭菜来。 也是到了这时候,杨威才发现站在门口的刘韬。 刘韬示意杨威继续,杨威也了解刘韬,便继续开会。 歼11B战斗机虽然是在歼11A战斗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座位,但是要考虑的技术问题不少。 现在杨威他们做出的方案,便是两名飞行员以纵向坐于单一座舱罩下。 歼11B战斗机将会比歼11A战斗机结构重量增加363kg,后座教员席具有全部操纵能力,视界良好,可以在飞行包线内完成任何动作,包括起飞和着陆。 也就是说,后座与前座功能几乎是一样的。 而两者的权限,则是通过飞行员的权限定高低。 因为飞行员都有自己的卡片,这卡片既是身份的象征,也会是飞行信息的记录载体。 当两个飞行员上了歼11B战斗机,就有了上下主次之分。 关键时候,权限高的可以接过飞机的控制权。 很显然,杨威主导的方案,与之前那一款方案是有非常大不同的。 之前的方案,是功能拆分,各司其职。 对于杨威的方案,刘韬是认可的。 两者既可以有分工,也可以在执行任务时加一层包线。 比如其中有一位出现意外,无法操纵飞机,那么另外一个还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或者将飞机开回来。 刘韬也是留在这里吃饭,他和杨威一边吃饭,一边探讨,刘韬指出他们方案的一些不足,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 “你们的座舱罩太大,这在高空高速和高超机动性时会有不小影响”刘韬指出了最大不足,便是座舱罩,“还有既然是双座,要保持着强大的计算能力,那么应该提升这方面的性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