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这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实际上内部早已酝酿着巨大危机。 1980年到1083年墨西哥实行的是‘爬行钉住美元’制度,即视通货膨胀情况,允许货币逐渐升值或贬值的一种汇率制度。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无力偿还到期外债,震惊全球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墨西哥债务危机宣告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制度’和‘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失败。 1980~1989年墨西哥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值率仅为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人口增值率的水平。通货膨胀持续上升,1987年达到创纪录的159.2%的比率。 159.2%的通货膨胀率,多么可怕! 1987年,墨西哥政府将汇率作为反通货膨胀的工具,即把比索钉住美元。以汇率钉住美元为核心的反通货膨胀计划虽然在降低通货膨胀率方面是较为成功的,但是由于本国货币贬值的幅度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幅度,币值高估在所难免,从而会削弱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据估计,如用购买力平价计算,比索的币值高估了20%。 此次,这样的反通货膨胀计划还产生了消费热,扩大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在进口急剧增加的同时,墨西哥的出口却增长乏力,在1989~1994年期间,出口增长了2.7倍,而进口增长了3.4倍。 结果就是,1989年墨西哥的经常项目逆差为41亿美元,1994年已扩大到289亿美元。 80年代末,每年流入墨西哥的间接投资净额为50亿美元左右,而至1993年,这种外资的净流入量已近300亿美元。 据估计,在1990~1994年间接投资在流入墨西哥的外资总额中的比重高达2/3。 为了稳定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政府除了表示坚持比索不贬值以外,还用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取代一种与比索挂钩的短期债券。结果,外国投资者大量卖出与比索挂钩的短期债券,购买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 到目前为止,墨西哥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已高达300亿美元,而其中明年上半年到期的就有167.6亿美元,而现在墨西哥的外汇储备则只有数十亿美元。 这意味着,墨西哥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偿还短期债券,债券违约已经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这一切,都被无视掉了。 所有人都沉浸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的美梦之中。 香江这边,通过互联网操盘,几千个账户,遍布欧洲各国、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中东、各个离岸岛,开始做空墨西哥。 其实,不仅仅刘韬这边在做空墨西哥,索罗斯等大鳄已经张开血腥的大口扑向墨西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