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了反对土耳其提出的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法国甚至不惜摆出暂停重返北约的姿态。 虽然法国当年退出北约,但是1992年施特朗当政时期,法国军官在波斯尼亚行动框架内重新参与了北约军事委员的工作,同时法国出兵干预波黑问题,开始向北约靠拢。1994年,法国正式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春季会议,在回归北约的道路上迈出了实际一步。1996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委员会,1999年法国参加了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随后又参加北约出兵科索沃的军事行动。 可以说,法国已经差不多相当于重返北约,只是法国与美国还在进行博弈,法国想要在北约军事指挥机构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美国不怎么愿意。 其实欧盟早在1999年便开始研议筹设自己的武装力量,称为快速反应部队,若确实成军,会是在六万人以上,成员以英、法为主,其他欧盟会员国为辅,可在六星期之内派遣执行准战争任务。 按照设想,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的任务,是对于出现不利的情况进行干预、人道救援与救助、维和任务、预防冲突与调停。 2000年11月,欧盟各国外长及国防部长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决定在2003年创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由10万人组成,包括60个营的地面部队、400架作战飞机(其中法国75架、英国72架、德国80架)、161架运输机、29架空中加油机和100余艘舰船(包括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其作战能力应能够满足60天内向距离4000公里以外的冲突地区投送约6万人的部队,并保证相应的换防以维持一年的有效干预。 这些部队和装备不是永久划归快速反应部队指挥,而是根据面临的形势从欧盟成员国武装部队抽调。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还将组建由数百人组成的特别常设指挥机构,即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作战参谋部,以保证制定和指挥快速反应部队的作战行动。 在设想之中,这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拥有着协调、行动高效的特点之外,还有三个优点。 一是它可以使欧盟各成员国感到同属于欧洲共同安全防御体系,必须优先考虑在欧洲范围内实现各国之间的全面接近,并寻求行动上的一致。 二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组建使欧盟各成员国在选择和采购武器装备时能更加协调一致,进而为欧洲的国防工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市场,这将为欧洲在与美国进行军事合作谈判时提供十分重要的筹码。 三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组建至少从象征意义上向建立欧洲自主防御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步与最近刚刚完成的欧洲国防工业的一体化,再次反映出冷战结束后所形成的欧洲化防务体系的进程正在加速实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