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评分-《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


    第(3/3)页

    收音机上能增加什么功能呢?想想也只有录音了。

    收录一体机是存在的。

    在收音机原有的结构上,增加录放音电路、频率补偿电路,内部再增加一些录放音及其相关设备,比如传声器、磁头、机芯……

    很多孟秋当前都没有,她不得不再次联系远在省城的国庆同志。

    上次见面,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无线电厂是有电话的,他家所在的街道也有。国庆同志说,街道会有专门的人接电话,然后吼一嗓子,谁谁谁的电话。要是他不在家也不要紧,等他回家,就给她拨回来。

    驻地也有电话。

    幸好如此,不然她只能再跑几趟省城了。

    在国庆同志的远程帮助下,收录一体功能成功实现,只是最后的成品有些一言难尽。

    体积忒大。

    如果说便捷版收音机勉强可以手持,那么这台收录机就需要用搬的。

    只它一个,就占据了孟秋桌面一大半的位置。

    且为了播放得更清楚,不得不增加一个喇叭。左右各一个喇叭伸在外面,都不能用简陋来形容了,称得上一个“丑”字。

    孟秋捂脸。

    现在还没有装外壳,等外壳装上,把那些杂七杂八的塞进去,应该会好看一点,但那个时候,就更重了。

    总的来说,收音、录音,没问题,就是只适合摆在家里使用,很不方便携带。

    孟秋看看便捷版的,再看看收录机版的,忍不住叹气,这两个怎么就不能综合一下呢?

    要是有集成电路就好了,体积太大?重量太重?都不是问题。

    集成电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带来了电子产品工艺技术的革命,让人类社会更快地由电气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在集成电路出现之前,电子设备用的基本上都是电路板。

    这两者的差别,通俗地解释就是,电子设备内部需要很多元件,电路板就是这些元件排列组合安在上面。而集成电路是改变硅片的特性,让其具有电路的功能,直接在一个硅片上制造成百上千个元件。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起来,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甚至可以包含几百万个晶体管。

    而孟秋做的这台收录机内部所有的元件才不过几百个。

    也就是说,如果有集成电路,一个硅片便能解决所有电路,别说再缩减一半的体重,就是做出来像后世那样巴掌大小的随身收音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现在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水平,但据她所知,六十年代初期,他们国家就已经可以做出包含几十个元件的硅片了。

    现在都已经七零年了,距离第一个集成电路硅片诞生至少都有五年了。

    五年时间,集成电路技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华国的一些重要机器说不定都用上了。

    云川省无线电厂作为省级大厂,应该也有这个技术吧?

    “什么?集成电路?那是什么?”余国庆挠头,一头雾水。

    孟秋疑惑,他家里人都在厂里,他对无线电这么感兴趣,不可能没听过啊,难道没有?

    她皱了皱眉,预感不太好,大致解释了一遍集成电路的概念。

    “几十上百个元件在一个晶体管上?真的能做到?”余国庆满脸不可置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