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这之前,六十年代期间,我们空中运输部分用的还是从果军手里缴获来的c-46、c-47,以及少量苏国制造的里-2。” 孟秋想多了解了解现在正在进行的运输机这个项目,叶总师和袁主任手头有事,便安排了人陪她四处看看。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袁主任的学生洪亮。 洪亮继续介绍道:“c-46、c-47就不用说了,这俩还是四十年代生产的。二战期间有过亮眼的表现,但缺点也很明显,c-46还有个绰号,叫作‘飞行棺材’。” 他说到这里停了停,脸上写着“问我,问我”。 孟秋便问道:“为什么叫这个绰号?” 洪亮如愿以偿,更加兴致勃勃地介绍。 “因为它的部分设计很不恰当,尤其是燃油系统,它的机翼不通风,燃油一旦泄露,很容易发生爆炸等事故。据统计,在二战期间,c-46曾经发生过多起因爆炸、火灾或其他缺陷导致的坠机事故……” “至于里-2,那也是个‘老同志’了,三十年代生产,四十年代服役,在苏国国内,早在45年,这款运输机就已经停产了。” “这三种主力运输机其实都已经是严重落后了,可咱们没办法,只能先用着。” 孟秋问道:“咱们现在不是有了y-5运输机了吗?” “是。”洪亮点头,“y-5是六十年代后期,咱们自己研究生产的,也算是摆脱了空中运输机只能依赖进口的困境。” “不过,y-5只是一款轻型运输机,运载能力相当有限,续航能力也不行。” 他们这款y-5实际上是仿苏国的一款多用途运输机生产的,苏国的那一款多用途运输机也不是为了军用研究的,人家主要是用于农业上的。 所以,y-5能不能满足空军部队的需求可想而知。 y-5的核定载重只有1.5吨,能搭载的人数不过十几个。 但同时期,国外的运输机就不一样了。 m国有一款c5运输机,最大载重超过一百吨,足足是他们的十倍! 人家那运输机才叫人眼馋呢,一架运输机就能同时搭载士兵两百多人,要是换成武器装备,能同时运输轻型车16辆,或者换成直升机,能装6架,就是重型的主战坦克,人家也能装下2辆。 类似的运输机,苏国也有,最大航程能达到5000公里。 这个航程是什么概念呢?从苏国的首都到他们国家的首都,直线距离也不过五千多公里。 苏国的那款运输机还能搭载导弹、导弹运输车、火箭发射车等等。差不多两辆运输机同时行动,就能部署一支机动部队,还是带导弹的那种。 人家那个空中部队才是真正地实现了机动作战。 相较之下,他们国家的现状和国外的差距就很大了,根本就不能满足空军部队的发展需求。 “……咱们国家现在的空中运输机,正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况。所以,研究中型乃至大型的运输机,迫在眉睫。” 前面吐槽c-46是飞行棺材,洪亮还是一种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到这里,他的表情也认真了起来。 “目前我们研究的y-6,目标很简单,先翻一番,无论是载重,还是最大航程,至少要比y-5提升一倍!” 洪亮说“目标很简单”,实际上一点儿都不简单。 飞机上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发动机,y-5上用的还是活塞发动机,马力才九百多。这个动力显然是不够的。 孟秋问道:“那y-6呢?没有采用涡轮发动机吗?” 运用在飞机上,活塞发动机都能称得上是老古董了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