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跳的不亦乐乎。 虽然不怎么赚钱,但是名气和粉丝嗷嗷往上涨,动力十足。 而在昌市,以王重现在的知名度,已经不需要跟录音棚的老板谈一些条件了。 一个电话,告诉老板我是王重,我需要用录音棚,我需要清空所有人,单独租借一段时间。 老板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表示钱可以不要,但一定要支持王重一穿三的事业。 录音棚老板实在是被国舞打击的太受伤了,王重都觉得他有点发神经, 只要王重需要,全力支持不说,只要王重需要什么设备,而录音棚没有的,他都可以借。 接不到就租,租不到就买,只要王重需要。 当然,也有一个条件,王重得跟他合个影,并且允许自己挂在公司的大堂。 王重对此毫无意见,来了大半年了,终于混到可以用一张合影就能换到录音棚使用权了。 想起第一次在京都用录音棚的时候,还是依靠苏青梅的关系才拿下来的。 当时想清场,人家老板还不愿意。 三个语言的老师也很快就到位了,都是在海外摸爬滚打十多年, 今年过年回家探亲的人。 在网上看到王重有需要,于是特意跟王重联系,甚至连回程的机票都退了, 也要帮王重这一次。 这件事情实在太刺激了,要么王重一穿三,以一己之力吊打三国国家, 要么王重彻底跌落神坛,甚至会因为自己的莽撞行为连累华夏。 录音棚里,王重见到了三个人,都是热血好青年。 最起码看起来,年纪还不算太大,但是都是在外国混了十来年的半个洋人了。 甚至连普通话都已经有些退化,说的不是太标准。 王重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滨工大外语系的学哥学姐们, 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口语化的问题很难解决, 虽然找这几个人也是做一个样子,并不会用到他们, 但是这个样子是必须要装的, 否则王重没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不会这些国家的语言, 还能写出这个国家的歌曲,那就离谱了。 所以王重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就直接做到最好,包括口语的问题, 绝对不让别人挑出任何一点毛病。 阮琼,父华夏母安南,但是阮琼从小生活在华夏, 直到十几岁的时候,才随父亲前往安南。 在安南,女生并不值钱,重男轻女异常严重, 所以阮琼现在虽然在安南的学校里面任教,但是依旧向往华夏的生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