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药剂研发-《全知全能者》


    第(2/3)页

    中医的崛起靠什么?

    靠人?

    靠很多的中医师?

    真不是。

    了解体系运转的就知道,靠的还是制度。

    一纸兴,一纸废。如果制度不支持,再多的中医师,也会流云四散,流离失所,然后七零八落,再然后二三十年过去,老一辈不在后,中医彻底成为历史。

    就凭这一点,许广陵就可以说,而且是不带丝毫美誉地说,老师是可以当得起“大医”这个评价的。

    嗯,不考虑他的医术。

    甚至哪怕他一点医术都不会!

    知道了老师心中的抱负之后,许广陵不再于“盈”、“清”这两个核心中打转,而是完全把目光放到了普通人上面。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常遇到的疾病是什么?

    是感冒。

    由老师而想及教师,对于教师来说,在身体健康上,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是呼吸道疾病。

    包括感冒,包括咽喉肿痛,包括气管支气管炎哮喘,包括肺炎也包括肺癌。

    而随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市区污染越来越重,呼吸道系统的疾病也逐渐侵袭着几乎所有的民众,从最轻的感冒,到最重的肺癌,这一系列疾病,患病率都是越来越高。

    所以许广陵几乎没多考虑,就把目光放在了这个上面。

    由病而药。

    病的范围锁定了,那么药呢?

    这个药要符合两点,第一点,它应该是针对呼吸道系统的,嗯,这是废话,第二点,这个药要很常见,或者说很易栽培。

    只有常见,才能大量提供;只有常见,才有被推广的价值。

    综合这两点,蒲公英,便进入了许广陵的视野。

    所以第一步,许广陵在山脚,在山的东西南北四面,都种植了蒲公英,考察其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如背阴背阳等,药性的差别。

    第二步,许广陵开始针对蒲公英,做着研究。

    对蒲公英的药性,许广陵已经很清楚了,在长白山时,这是他重点观察和研究的药草之一,而现在他要做的,只是各种针对性的分离和提取而已。

    对普通的医药研究者来说,这很难。

    是的,很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