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开辟-《全知全能者》


    第(1/3)页

    地球上,佛家有“知见障”之说。

    一种东西,你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心思去钻研它,自以为对它了解得很深了,但其实,你可能了解的始终都只是它的一个侧面或一些侧面。

    而偏偏,基于“了解很深”这个“事实”,你拒绝新发现。

    最简单的例子,其实莫过于某些父母对于自家孩子的宠爱:

    “我家孩子我还不了解?他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当证据已经摆在眼前,无可否认的时候:

    “他就算做坏事,也是坏人勾引的!”

    在故乡的时候,你不了解故乡。甚至,连“故乡”这个概念也是来到外面之后才正式确立。

    正青春的时候,你不了解青春。

    大凡类似种种,其实也都如苏东坡的那句诗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怎么才能识得真面目?

    从最简单的二元论角度来说,就是既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

    所谓知见障,就是进得去了,但是出不来了。

    那要怎么才能出来呢?

    像影视拍摄一样,采取多机位多视角。

    正面、侧面,单人、群像,近景、远景……

    这个道理,第一世时,两位老人曾经和许广陵非常认真地探讨过。

    陈老先生的前大半生,是“多视角”的忠实践行者。

    他的“主视角”是武学,但在武学之外,不知道建立了多少“辅视角”,如语言学、文化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

    反正一百个“xx学”,是打不住的。

    章老先生则和他正相反。

    章老先生的前大半生所钟者,唯有医药。

    两位老人互相鄙视。

    陈老先生说章老先生是榆木疙瘩,典型的知见障受害者。

    章老先生则说你涉猎那么多,有个鸟用?来,告诉我,你证得大宗师了吗?

    其实道理两位老人都懂,很早的时候就懂,但这对一生的挚友,用截然相反的两种方式,践行着自己的一生。

    那到底是走章老先生那样的道路还是走陈老先生那样的道路呢?

    两位老人对许广陵的教导是:

    你自己看着办!

    而后来的事实是,许广陵用章老先生的方法走着自己的“大宗师”之路,在证得大宗师之后,却又切换到了陈老先生的方法,开始走着自己的诸个“大宗”之路。

    以大宗师领域的视角来辐射诸大宗领域。

    以诸大宗领域的视角来集火大宗师领域。

    这也正是传说中的江湖绝学纵云梯,左脚点右脚右脚点左脚平地飞升嫦娥奔月法。

    有用吗?

    很多很多时候,真的有用!

    如果没有用,就不会有“触类旁通”这个词语了。

    只是有些时候,还是会受限。

    哪怕从理论角度而言,你也不可能真的建立起360度无死角的全方位视野。

    还以庐山为例子。

    你是历史学和文化学专家,那么,对于庐山的了解,视角+1。

    你是地理学及地质学专家,视角+1。

    你是草木生态学专家,视角+1。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