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轰动-《大国重器》


    第(2/3)页

    年轻人,考虑问题总是这么单线条。且不说国外的科研机构、生物制药企业了,就是国家,在知道了它的巨大价值以后,也会专门开设项目,展开研究。

    你们就算投入了,又哪能一定取得成果?

    只是这话他就不说了。

    谢部长思索了片刻,谨慎地说道:“目前制药这一块,国家并未放开。要让卫生部给你们开特例,我觉得难度比较大!不过如果只是试剂研发生产,这个我倒是可以保证。”

    随着私营经济的放开,民营企业渐渐由暗转明,但是受限制还是很多。

    像军工、冶金、医药、教育、金融等等,民营资本仍被拒之门外。

    中华制造现在下属的各个机构,还是托了航仪厂改制之福,又借了兵器工业总公司参股的名义,才能拥有。如果严格较真的话,派出所、消防所、信用社这几个机构,是必须剥离,转交给地方政府的。

    就算是职工医院,都算是打了擦边球。

    只不过航仪厂的主管部门,兵器工业总公司没有开口,苏城各业务主管部门也不做要求,算是默认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现状。

    但未来,派出所、消防所这两个代表公权力的机构,也迟早是要上交的。

    卫生部虽然是主管医疗卫生的最高机关,可是也要遵循制度。职工医院这种相当于内部福利的机构,存在就存在了,他们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是制药这块,在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以前,他们绝对不敢放开。

    别说只是让他们署名了,就算将发现者的功劳全部给他们,他们也不敢允诺,让中华制造可以从事制药产业。

    除非他不要这顶官帽子了!

    “这就挺好了!”白云天很是满意。

    他本来就只是需要一个借口,以便能共享数据而已,又不是真的想凭此挣大钱。

    两人心满意足,当即定下了口头协议。

    白云天说到做到,当即就通过电话,指令驻伦敦分公司向《Nature》撤稿。

    旁听了电话的谢部长,也立即给首都打了一通长途,将考察的结果,和与白云天达成的口头协议,反馈给了部里。

    证实了这种耐热聚合酶的真实性,卫生部大喜过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