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上到内阁首辅、下到司礼监随堂,无不变色! 要知道。 “党”这个字,在封建官僚集团当然是存在的。 但是在封建社会,“党”就是一个攻击词! 没有哪个大臣敢承认自己是什么党! 也几乎没有一个皇帝能容忍臣子结党! 董安掴冷汗直冒,慌忙下跪! 然而相反的是。 贾琮要镇定一些,提提袍服、挥挥手袖才跪下。 贾斯文、丌诗轩暗暗得意,奸臣,终于要伏诛了! 这是很关键的时刻,若是心志不稳。 说话就哆嗦,甚至语无伦次,惹起皇上大怒! 像贾政那样的愚忠,以及很多忠臣。 这个时候恐怕会以为自己完了。 当初钱谦益就是话说不好,当场表现不好。 明明是假的也被温体仁说成真的,皇帝也信了。 其实真假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左右皇帝的内心,或者挑起他的疑心。 “微臣百死莫敢承认!” 贾琮当然不会放钱谦益的错误,条理清晰。 “若是说昔年乡试有人党护微臣,何以是微臣受冤案? 乡试卷宗归礼部磨勘,皇上自可随时调阅。 当年大理寺复核,是钱西洪学识不端。” “贾斯文怎么说?” 乾德帝眉眼一低,这个贾斯文,倒是成功挑起了他的疑心! 那一份奏折,表面就是说乡试案子。 可话里话外却是在点明贾琮结党营私、沽名买直、蒙蔽圣聪等等。 他如何读不出来? 贾琮是新科状元,又牵扯到他渐渐厌恶的四大家族! 贾斯文奏折一上,他对贾琮也开始厌恶了。 “回皇上。” 贾斯文奏道:“那一科乡试,焉不是有为贾琮扬名的嫌疑? 从两科乡试到会试,董府尹或是当场监临或是任考官。” “后一科乡试及会试卷子,也可调阅。” 董安掴急忙辩解,他是黄淮推荐的今年入阁人员之人。 黄淮又任礼部尚书,便当场呈上贾琮三科的朱卷。 丌诗轩信心满满。 他的奏折是为方无悔喊冤,那边的戴权不时磨牙! 这次斗争越来越激烈和复杂了。 然而。 乾德皇帝并不看那三份卷宗。 贾斯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攻击贾琮的时候很有说服力。 但凡是上奏折。 而且是涉及斗争的奏折,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就比如万历清算张居正,同样是弹劾张居正的人。 时机不对的,下场惨淡! 充军、革职等等.......但是江东之、羊可立等。 就会找准时机,从而青云直上。 现在正是乾德皇帝对四大家族产生信任危机的时候。 王子腾因为位高权重! 历史的相似性、偶然性也在王子腾身上体现出来。 贪污军饷倒是小事,那都是官场默认的潜规则了。 最让乾德皇帝反感的是王子腾当时在九边重镇,手提尚方宝剑! 任意罢免、杀戮从总兵到参将的武官,任意推荐亲信人员。 乾德皇帝每每迁就、安抚他,实际上心里早就反感了! 等到边境安定。 乾德皇帝当然不会容忍王子腾的文武集团再度凝聚。 而是全部打乱,该杀的杀,该清理的也要清理。 所以说。 贾斯文弹劾贾琮的时机是非常正确的,政治嗅觉也算敏锐。 “两位辅臣及元辅先生赐座,贾琮、董安国。 贾斯文、丌诗轩近前来,不必下跪。” 乾德皇帝连续做出了两个含有深意的举动。 这几年内阁三辅臣的领导班子,政府工作效率还是运转自如的。 特别是首辅黄淮,秉公持中,不玩内斗! 无论上对皇帝,还是下对臣僚,都能够服众。 而且。 黄淮还是当年乾德皇帝的讲官老师之一。 是以座位最接近皇帝。 贾琮看明白了。 乾德皇帝这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皇帝需要随身问候三位辅臣的意见。 汪应沅是贾琮老师之一,张分易与他面和心不和。 张分易是江西人,也是江南缙绅的代表! 史载“张居正入阁则楚人进,申时行入阁则洛人进”。 这就是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照顾同乡官员! 如今也是一样,张分易照顾南方人。 北方人一直对他不和睦,常有指责。 此时贾琮的第三点胜算,就在持中的黄淮身上了。 再看看志得意满的丌诗轩,丌诗轩的底气主要来自于他爹! 这是个官二代。 他爹也是乾德皇帝的翰林讲官,目今冠带闲住。 “元辅先生以为,贾琮如何?” 乾德皇帝这话是问黄淮的。 黄淮安稳坐着,不像后面两位如坐针毡,略微低头道。 “才干优长。” 才干优长是两个方面,第一;才华优等! 第二;政府办公也擅长,这也是当初贾雨村升官的考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