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鹿门山双贤论势-《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3)页

    难道说陶应,就是那位圣主?

    “尚长,其实你的儿子山民,也是大才,而且你那侄子庞统,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展现出的才华和急智,就连那些青年才俊蒋琬、廖立、刘巴等人,都自愧不如!”

    “士元确有大才,而山民则最多只是一个郡守之才。”

    对于儿子庞泰(庞山民确实查不出叫什么名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山民是字,因而起名为庞泰),庞德公非常了解,是有才,但绝不是那种大才,奇才。

    他们两人一聊起来,就是没完没了。

    而荆州的一些青年才俊,经常会来坐在一旁,听一听他们谈论天下形势,偶尔也会进行请教。

    本来这鹿门山上只是几间草房,几座凉亭,因为这些人常来,故而被人们称为“鹿门书院”。

    刘表也曾来过,礼贤下士,博得了一些才子的好感,在荆州为官。

    但大多数还处于观望状态。

    在乱世,主择臣,臣亦择主。

    因为他们每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族,选择非常重要。

    时间进入了公元192年,大汉初平三年。

    春天,南北各地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每一位诸侯,都知道粮食的重要。

    没有粮食,再多的兵马又能如何?因为谁都清楚,大战将要持续好多年,增强实力才是最关键的。

    秣马厉兵,积草屯粮。

    相比于南方形势的明朗,北方更为复杂。

    幽州的公孙瓒早已不满足于北平太守的职位,他上书朝廷,索要镇北将军的职务,同时领幽州牧。

    这是完全要将刘虞架空。

    而这些似乎还不够,又将手伸向了并州。

    在举荐田楷为青州刺史之后,又举荐单经为并州刺史。

    这一下,袁绍哪里会答应,他们之间争夺青州的大战一触即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