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袁本初志得意满-《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1/3)页
陶应的求贤令在年底发出,对徐扬二州的所有人来说,又是一件喜事,增添了新年的喜庆。
降低了人才的标准,许多人都符合了举荐条件,比如以往商人出身的那些子弟,也都读过书,但不是官宦世家,没有人会举荐。
尽管陶应提高了商人的地位,而糜家、陶家也都经商,但普通的商人想要被举荐为官,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有了陶应的求贤令,他们只要找一下当地官员,就会被举荐,包括一些走方的郎中,以及一些木匠、铁匠等等。
对于陶应的这种做法,徐州刺史府的一些官员也都颇有微词。
但由于举荐的这些人才,都是县令以下的官员,大家也都没过多议论。
那些官员的级别还入不了刺史府相关人员的法眼。
而一些大官的举荐,肯定要严格的把关了。
扬州现在已经有五个郡在平东将军府的控制之下,因此,陶应向长安的朝廷上表,举荐张纮为扬州刺史。
举荐之后,陶应也没有管朝廷会不会下诏书,扬州刺史府直接就在寿春成立了,同时张纮也开始任命刺史府的一些官员。
新年之后,陶应唯才是举的措施,传到了其他各州,众诸侯对此反应不一,但大多数都是不屑一顾。
冀州,邺城,州牧府。
袁绍将自己麾下的众文武召集到了一起。
在过去的这一年中,袁绍在和公孙瓒争夺冀州和青州的大战中,由起初的不利,最后慢慢占据了上风,打破了公孙瓒和黑山张燕,以及于夫罗的包围网。
界桥之战,直接改变了双方的攻守态势,稳定了冀州。
紧接着又在龙凑之战中,再次大败公孙瓒,稳定了半个青州。
公孙赞退回到幽州,张燕也蜷缩在黑山。
此时的袁绍当然志得意满,麾下更是人才济济。
文士这边,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逄纪、审配、辛评、辛毗、荀谌等。
武将这边,有麴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等。
现在麾下的兵马也达到了十万,还有一批将领在冀州和青州各郡镇守,可以说是谋士如云,战将如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