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兵马动刘表惶恐-《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3)页

    彭城一战,骑兵的威力再一次让徐州所有官员感到震惊,因此对于骑兵的投入,没有人会反对,除了刺史府支持之外,糜家、陈家、曹家的商队表示,一定会解决战马的问题。

    彭城一战中的其他俘虏,挑出七千多青壮,补充到庐江兵马各营中。

    战场已经移到了荆州,那么扬州的其他地方便不用再驻扎兵马了,其余所有兵马都驻扎在柴桑和武陵。

    其中,柴桑鲁肃、蒋钦、周泰、邓当水军一万,徐晃、臧霸、孙观、凌操、贺齐各营兵马共计八万。

    而巴陵,洞庭湖徐盛、董袭、陈武水军五千,张辽、魏延、太史慈、武安国、邢道荣、典韦、许褚等各营兵马共计八万。

    现在陶应麾下,不算各郡的府兵、郡兵,徐扬二州的屯田兵,光野战精兵就十九万,还有一万五千水军,五千骑兵,而且是装备精良,粮草充足。

    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具备发展热兵器,但却能改善冷兵器。

    陶应注重各方面人才,把冶炼钢铁的技术经过了提升,炒钢技术更加完善。

    生铁中加入了更加纯净的钢,让军中使用的环首刀、斩马刀等威力,在慢慢接近大唐的陌刀、唐横刀。

    唐横刀是冷兵器的巅峰,关键是冶炼技术的提高。

    这一时期,炼制生铁和炼钢是分开的。

    陶应发现,不是因为炼钢技术不达标,而是代价太高。

    炼钢炉的制作,铁矿石的选择,消耗煤的多少等,都影响铁水中含碳量的高低,从而影响所炼钢的质量。

    各诸侯用的佩剑,绝对是好钢,轻巧、锋利,且不容易断裂。

    而兵士所用的环首刀、斩马刀,就是用生铁反复锻打而成,为了结实,就得重。

    陶应知道好钢得用到刀刃上,舍得投资,兵器当然好了。

    这个时期的煤、铁矿石其实都不贵,关键是开采方便,投资大主要是高炉难建,产量不高。

    以前历史上,炼铁的快速发展是在魏晋时期,其实这时技术已经成熟了,只是各诸侯还没有精力去发展。

    现在,许多诸侯都知道,陶军将士的战力非常强,但却没注意到他们的主要兵器,斩马刀、环首刀的变化!

    更轻巧,威力却更大了。

    将军府命令一下,各营兵马开拔,荆州刘表又一次被惊到了。

    近二十万兵马,陶应的实力竟然这么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