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鹿门山走访三贤-《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3)页
他们三人虽然隐居在此,可对天下大势却非常关心,荆州的许多官员都是他们的门生弟子,赤壁大战的消息,他们知道的很多,也很及时。
“德操(司马徽的字)以为,这天下是否可定啊?”黄承彦问道。
“在颍川时,我曾夜观天象,帝星幽暗,将星云集闪耀,此乃乱世之兆也,然南方有一星,光彩夺目,却又隐约不定,故而南下。如今,陶应坐拥荆、扬、徐三州已成定局,益州二刘恐不是对手,但北方袁绍、曹操依旧实力雄厚,汉祚已衰,将成鼎足三分,南北对峙之势!”
“陶恭祖之子,人中之龙也,乘风而起,势不可挡,虽然我们都想到陶应赤壁会胜,但却没想到胜的如此彻底,有了南郡和南阳,将来无论西进或北上,都会立于不败之地。”庞德公说。
“尚长(庞德公的字),你没有让儿子出仕,是不是早就不看好刘景升啊?”黄承彦笑问道。
“刘景升人称八俊,若在盛世,必为良臣,乱世只能为他人做嫁衣,本以为在荆州,尚可支撑十年,却没想到,南方出了陶应这样一个妖孽!”庞德公品了一口茶,“不过对于荆州来说,此为百姓之福也!”
“是啊!扬州和徐州如今非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商旅往来不断,冶炼、造纸、丝绸等等作坊遍布,各地流民都涌向那里,人口数量增加,而且下邳、寿春、金陵等地,都有学堂,蔡邕、左伯、韦诞、张芝等人为其授业,龙骨水车、曲辕犁的使用,让粮食产量增加,而且淮南等地,水稻竟然达到一年两熟,这一切,无不显现盛世之景象!”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道长说的没错,看的也比我等更清楚,陶应,天命之子也!”
看天地之气及人之命数,司马徽很擅长,但他承认,和于吉相比,还是有差距。
“张角的太平教,没有给大汉百姓带来太平,反而缔造了乱世,能为万世开太平者,唯有天命之子!”
“先生……先生……”这时,一名小书童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大将军……大将军递拜帖,要求见三位先生……”
小书童明显有些紧张,陶应虽然带的人不多,只有五百护卫,可身边跟着的除了贾诩、郭嘉之外,还有典韦、许褚。
一个恶来,一个虎痴,给普通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司马徽接过拜帖,看了一遍,然后递给黄承彦和庞德公。
两人很快看完。
“既然大将军来了,我等理应前去迎接!”
“好,正好可以见识一下,于道长所说的天命之子!”
不一会儿,三人来到了山口。
陶应等人都下了马。
“草民不知大将军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人一边向陶应拱手行礼一边打量着几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