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印刷术再进一步-《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3)页

    由于新书的普及,加上陶应的办学理念比较开放,既注重儒家经典,也提倡百家学说,这就让所有学子对新书的内容,有了更大的要求。

    你想学这一方面,他想学那一方面,可现在再一本书一本书的制作底板,太慢了,而且制作起来之后,又印不了多少,不像四书五经那样,你印多少就能够卖多少,需求量因人而异。

    于是在这种需求的指引之下,活板便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结果便是水到渠成,活板的出现,比陶应预想的还要顺利。

    鹿门书院的黄承彦提出了想法,寿春书院的陆康大力支持,现在徐州下邳书院蔡邕等人,包括徐州的官员,更加急切。

    而将他们的想法,禀报给陶应之后,陶应当然要支持了。

    雕版是一本书一个特色,那么活版则是一种统一的字体。

    到底用谁的字体,众文士都进行了讨论。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流芳百世的事情,虽然说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这个时代,文人的傲骨让他们不屑于说假话,必须要一丝不苟地选出最好的书法作为底板。

    自从新书出现之后,每一个文士都在努力的练楷书。

    将自己的书法变成新书,诱惑力太大了。

    他们的字体在陶应看来,都可以做大家了。

    最后经过反复对比,顾雍的书法脱颖而出。

    当然还有一位,也受到了许多大儒的推崇,那就是长安钟繇的书法。

    不过钟繇毕竟是曹操麾下之臣,难道说文风盛行的南方,就真的没有与之相比的书法家了吗?

    因此,钟繇的书法大家只是做了欣赏,至于说制作活板,直接给去掉了。

    顾雍当然非常高兴了,而其他人多少有些失落,尤其是一些一直到了最后一轮,被淘汰掉的。

    文人不重利,但是很重名啊!

    他们可以不为官,但这种流芳百世的事情,怎能不计较?

    这一切陶应都看在眼里,于是又给他们一些希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