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夺三郡只需一日-《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3/3)页

    纳了大小乔,激情还没有衰退,其他的妻妾也都在这里,可以说是夜夜销魂。

    而各方面的发展也都很好,徐州、扬州、荆州已经步入了正轨,一切都是良性循环。

    新书、左伯纸、铁制农具、曲辕犁、龙骨水车等商品,在其他各州都是供不应求。

    粮食不缺了,酿酒也发展了起来,加上南方的茶叶,又增加了许多生财的门路,可谓百废俱兴。

    由于陶应被封为吴侯,而陶谦溧阳侯的爵位,将来自然要由嫡长子陶商继承,这让整个陶家,没有了兄弟阋墙的任何可能。

    其实陶商一直没有和陶应争,一则他本来就不注重官场,只喜欢经商。

    二则,陶家现在的家业,可以说除了一部分与陶谦有关外,其余都是陶应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陶商就算想要,他也没那个能力啊!

    但是陶商不要,并不等于陶商周围的人没有想法,比如说他的妻妾,及她们那些家族。

    现在好了,陶谦已经明确表示,他的爵位将由陶商继承,矛盾自然化解。

    袁绍送了陶应五千匹战马,加上这些年买的,以及张绣的西凉铁骑,陶应的骑兵现在也扩充到了两万五千,战马的数量超过了三万。

    虽然和袁绍相比,还是少了些,但陶应相信,他的这两万五千骑兵,根本不惧袁绍的三万骑兵。

    骑兵要训练出来,没个三五年肯定不行,战马多,并不等于骑兵就强。

    而他的骑兵将领赵云和张绣,也是现在大汉最强的。

    曹操的虎豹骑现在还不到一万,陶应就更不用担心了。

    将来大军北进中原,将势不可挡。

    在三大书院的影响之下,各郡的小书院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书院中的学子越来越多,各县的官员也慢慢充足了。

    由于大将军府出台了完整的官员升迁制度,这让那些下级官员都看到了希望,干劲非常大,粮食堆满了仓,百姓生活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陶应的威望越来越高,有些官员已经在想着陶应称公,甚至称王。

    “主公,交州战报!”陶应正在书房中欣赏着新书,郭嘉拿着几封情报,满脸春风的进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