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得胜归大封文武-《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1/3)页

    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五月。

    大汉天下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势,同时也是鼎足三分。

    吴王陶应雄霸南方,占据着半壁河山,窥视天下。

    北方曹操继续奉大汉天子,但已经权倾朝野,完全将朝廷架空,魏王府自成小朝廷。

    并州袁谭,西凉马腾韩遂,结成联盟,表面上拥护朝廷,实际上也割据一方。

    正是因为鼎足三分,天下出现了又一次短暂的和平。

    吴王陶应在金陵大封群臣。

    现在的吴国完全就是一个小朝廷,而且也已经有了完整的官吏制度,在大汉官吏制度的基础上,加入了品级。

    而这一套制度明显是为以后吴王登基称帝做准备的,因此,文武的品级都从四品开始。

    徐州刺史陶谦如今年岁已大,这一次,辞官回丹阳金陵老家。

    四品的文臣主要就是各州刺史,以及吴王府的长史、从事等等。

    有益州刺史顾雍,徐州刺史陆康,扬州刺史王朗,交州刺史蒯良,荆州刺史张昭。

    吴王府的官员郭嘉、荀攸、陈登、张肱、糜竺、鲁肃、陈群等,自然也都是四品。

    蔡瑁、蒯越、周瑜、张济、贾诩、王璨、诸葛瑾、朱治等,以及各地的太守,吴王府的普通官员都是五品。

    太守府的其他官员,根据职位的重要性,以及自身所做的贡献,分别被定为六品或七品。

    各县县令全部定为八品,县令府的官员定为九品。

    徐庶、张松、费观、董和、法正、阎圃、黄权等,虽然封了一定的官职,但没有定品级。

    同样的官职,有品级和无品级之间的俸禄,是有差距的。

    武将方面也从四品开始。

    首先是四征将军,征东将军徐晃,征西将军典韦,征南将军臧霸,征北将军赵云。

    他们四人是最早就成为陶应麾下,这些年来,也立下了无数功劳,因此,被封为四征将军,也就是说,目前吴王府最高品级的将军。

    仅次于他们的四镇将军,称为从四平,和四征将军稍有差距。

    镇东将军陈到,镇西将军太史慈,镇南将军孙观,镇北将军张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