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吴王府诸葛归心-《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3)页

    “奉孝可很少夸赞一个人啊!”陶应笑着说。

    “主公,诸葛亮离开琅琊之后,在鹿门书院,跟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三位大贤学习数年,其才华连三位大贤都赞叹不已!”

    “既是人才,本王当然会重用,不知那诸葛亮现在何处?”

    “正在府外等候!”

    “好,请诸葛亮来书房!”

    “诺!”郭嘉转身,刚准备走,却被陶应叫住。

    “奉孝且慢!”历史上,诸葛亮出山,可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结果,尽管现在的自己不能和那时刘备同日而语,但也应该给诸葛亮这样的大才一个应有的尊重,“本王亲自去迎接!”

    “主公英明!”

    陶应和郭嘉,很快来到了吴王府大门口。

    只见诸葛亮正悠闲的站在门外不远处,欣赏着吴王府门口的景色。

    此时的诸葛亮才二十多岁,一身儒士服,手拿羽扇,风流倜傥。

    看到陶应和郭嘉,诸葛亮赶快过来拱手行礼。

    “草民诸葛亮,参见吴王,劳烦吴王亲自到门口迎接,实乃草民之罪过也!”诸葛亮的语气非常恭敬,但是表情却很自然,不卑不亢。

    “昔日子瑜曾言,孔明之才胜他数倍,今日未见其面,先见连弩及木牛流马,方知此言不虚,如此大才,本王理当亲自去请,门口迎接又算得了什么!”陶应虚扶一下。

    诸葛亮看了看陶应,清澈的眼神,真诚的表情,没有丝毫虚情假意。

    的确,对诸葛亮的尊敬陶应是发自内心的。

    后世的他曾经到过武侯祠、诸葛亮庙、五丈原等许多地方。

    三顾天下频繁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每读到这些诗句,都感动不已。

    “早就听闻吴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果真如此……”诸葛亮心中暗想。

    三人很快来到了书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