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运粮食木牛流马-《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1/3)页

    建安九年,大汉天下没有发生任何战争,但大战的紧张气氛却越来越浓了。

    北方的一些世家、商家,明里暗里开始将他们优秀子弟以及家中的部分财产转移到南方,对于这些家族来说,他们必须做两手准备。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实力的确增强了很多,而且,天子也在北方,但吴王陶应在南方的声望太高,南方的百姓、官员没有人会觉得,即将进行的南北大战,吴王会输。

    天命之子,强大的军事力量,人心所向,怎么可能战败?

    而且将来的战场肯定在北方,南方的良田村舍都不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的大家族又岂能不做准备?

    朝廷和魏王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降低了举孝廉的条件,发出了一封封求贤令,招募了许多世家子弟为官,可依然没有止住这种情况。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比如荀家、陈家等,双方都要投资。

    假如曹操采取强硬的措施,那只能适得其反。

    现在,那些世家大族只是将个别子弟以及一小部分财产向南方转移,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还是支持曹操的,希望曹操能取胜,故土难离呀!

    可你要是采取强硬措施阻止,那将失去他们的支持,败的更快。

    南方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耕种、收获、经商、训练,积极备战。

    一车车的粮草、兵甲器械等,络绎不绝的运向各大军营,徐晃、臧霸、张辽、魏延、荀攸、法正、贾诩、鲁肃、甘宁、孙策、周瑜、黄忠、徐庶、诸葛瑾、李严、步骘等军中大将、军师,大多数时间都在军营中,其他将领根本就不回家。

    只要天下还没有一统,只要主公吴王还没有称帝,他们便不打算回家。

    等到天下真正一统,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陶应的长子陶昌,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表现出非凡的才智,除此之外,现在吴王的子女,已经有十几个。

    在这个时代,上位者子女的众多,才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手段,一两个儿子,极不安全啊!

    一旦出了问题,他们的一切努力就有可能付诸东流。

    秋收刚过,陶应离开吴王府,前往汉中。

    这立刻引起了马腾韩遂的注意,难道说吴军要开始攻打关中了?

    此次大战的焦点,应该在豫州啊!

    而且陶应最有可能留在徐州。

    如果徐州打败了,即使占领关中,意义也不大。

    意外归意外,大战的准备一定要做好。

    在接到情报之后,整个关中道忙碌起来。

    其实陶应是想看一下木牛流马的制作情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