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吴王府世子出征-《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3)页
而陶昌的舅舅糜竺,在得知吴王陶应说的这八个字之后,又苦口婆心的教导了陶昌一番。
儿子的安全,陶应肯定要重视,挑选了一千精兵做护卫,这都是从自己的虎贲卫和虎猛卫中,挑选出来的。
个个弓马娴熟,武艺高强,悍勇无比,又非常忠心。
两个护卫统领,分别来自荆州和益州,一个是王平,一个是寇封。
这两人陶应是放心的,王平是以前历史中,蜀汉后期的著名将领,而寇封,就不用过多介绍了,也是一员猛将。
儿行千里母担忧。
今天早晨,糜贞亲自给陶昌束发,整冠,送到了吴王府大门之外。
“昌儿,本王的儿子,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日回来,你便要开府,便要帮助父王及众官员处理事务,此次到军中历练,多向孔明等人请教,必会让你受益终生,而你也要给你的弟弟们做好表率,他日,他们也都要走你今天之路!”
“孩儿谨记父王教诲!”陶昌再次行礼。
“昌儿,这是娘和你几位母妃连夜为你缝制的战袍……”
这时,蔡琰等人捧着一件战袍过来,交到了糜贞手中。
糜贞打开,很仔细的披在陶昌身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情此景,如此好的装逼机会,陶应怎么能够错过?
而且孟郊这首《游子吟》,本就是乐府古题,现在已经非常盛行这样的五言诗了。
“多谢母妃……”
连周围的许多人都被陶应的这首诗感染到,糜竺、糜贞在悄悄的抹眼泪,陶昌自然是感动的一塌糊涂,泪眼模糊,再一次拜谢父母。
“王平寇封,护送世子,立刻出发!”煽情也该结束了,陶应立刻下令。
“诺!”
陶昌起身,兵士们马上牵过来三匹战马,陶昌、寇封、王平翻身坐到马背上。
王平抽出腰间佩剑,大喊一声,“出发!”
兵士们簇拥着三人,沿着金陵城中街道出发了。
街道中,许多百姓、客商、官员、世家子弟都站着整齐的队伍,欢送世子陶昌出征。
他们的路线是,到了丹阳港口,将坐船前往荆州,马良和周不疑都在荆州,最后由南阳前往汉中。
陶应没有给周不疑下命令,毕竟这孩子才十二岁,但他的父母以及舅舅刘先是一定要让周不疑跟着陶昌前往汉中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