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阳翟城叔侄对峙-《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1/3)页

    吴王陶应和魏王曹操的南北大战,东起泰山、东莱,西至天水、陇西,大小十几处战场,双方总兵力上百万,可以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吴军呈进攻态势,魏军以及袁军、西凉军呈防守态势,战火蔓延到大汉的西方和北方。

    主战场可以说在颍川和济阴一带。

    因为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认为得中原者得天下,而吴王和魏王也都在这里,进行一场中原逐鹿。

    济阴战场,双方打得非常热烈,魏军依靠济水、菏水防守。

    吴军也采取了许多策略,寻找不同的渡口,双方都动用了投石车这种远程武器,但吴军却没有突破魏军的防线,因为在这里,双方兵力相当。

    郭嘉、贾诩的计谋层出不穷,但董昭、刘晔、许攸等人也能见招拆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颍川战场。

    曹仁、荀彧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早已把豫州各县的粮食全部收拢到了阳翟以及朝歌,一部分百姓也都迁走了。

    朝廷都已迁到了东郡,曹军不可能在这里死守。

    其实曹军的兵力也不弱,阳翟、朝歌两地总共集结了十万兵马,曹仁做统帅,荀彧做军师,怎么能弱呢?

    更何况,曹纯的三万骑兵,也在这一带。

    但是,整个豫州无险可守。

    徐晃、荀攸也有十万大军,而且赵云的骑兵虽然数量和曹纯的相当,但战力更强。

    更重要的是,吴军兵马众多,他们消耗得起。

    他们即使败了,退回南阳即可。

    可是魏军不敢败,背后就是邺城魏王府,就是濮阳皇宫。

    所以魏军退守阳翟、朝歌等,依靠坚固的城池坚守。

    而有意思的是,颍川战场双方的军师荀彧荀攸,是叔侄二人,现在可以说是各为其主,刀兵相见。

    阳翟城外,吴军扎下了二十里连营。

    城头之上,曹仁、荀彧、龚都、刘辟、李通、夏侯尚等人,望着无边无际的吴军大营,都是满脸愁容。

    此时没有谁会想着出城作战,因为这都毫无意义,你能打退吴军吗?那可是十万强兵啊!

    而且这里是曾经的帝都,吴军都已经打到了这里,无论是军心,还是民心,都对他们不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