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欲弄险破釜沉舟-《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1/3)页
“突袭东郡?”许攸听了曹彰的话,脸色大变,“吴王陶应十八岁开始征战沙场,身经上百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典韦之勇,整个天下除了吕布之外,谁还能是其对手?许褚也是万人敌,东郡的一万兵马是吴王陶应的虎贲卫和虎猛卫,再加上郭嘉足智多谋,突袭东郡,那是自寻死路!”
许攸的话很有道理,程昱、董昭、满宠等人都赞同。
就算是一个普通将领,率领一万兵马驻守在东郡,曹彰率领三万兵马也很难攻下来,而再多的兵马邺城也派不出去。
何况还是吴王陶应亲自坐镇,又有郭嘉为军师,有典韦许褚这样的猛将。
说不定这就是人家的诱敌之计。
可是许攸的话充满着对曹彰的蔑视,这也激起了曹彰的怒火。
“休要长他人志气,灭我等的威风!”曹彰向病榻上的曹操行了一礼,“父王,孩儿愿立军令状,如若不能攻破东郡,擒拿陶应,请斩我头!”
“子文,你真的愿去?”曹操看了看曹彰,问道。
“孩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成败在此一举!”
“既然如此……”
“主公不可!”董昭打断了曹操的话,“我们没有多少攻城器械,与吴王一战,主要是坚守,以前攻坚,前车之鉴啊!”
董昭的话说完之后,其余人都不吭声了。
前车之鉴是什么?
就是曹彰率领五万兵马,攻打霍峻镇守的朝歌城。
当时谁都以为霍峻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将,而曹彰虽然是魏王的儿子,但也是魏军中的大将了。
可是最终结果却没有攻下来。
你连朝歌城都攻不下,你如何攻下东郡城?
这就是董昭的意思。
而且通过朝歌之战,让魏国的许多人明白,主公曹操的儿子曹彰,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将领,难堪重任。
和当初的魏王世子曹昂比起来,差的太远,可惜曹昂已经死了。
如果说许攸的话,对曹彰有些轻蔑的话,那董昭的话,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董昭也知道自己说的有些重,会得罪曹彰,会让主公魏王不喜,但是没有办法,不下猛料,主公曹操会心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