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终究是谈盒-《鉴宝无双》


    第(2/3)页

    这个“之琴”应该是作者的名号,但是实在是很难看出是谁。

    实际上,卷毛都拜访过度娘了,但依然没有结果。

    加上印文又不是人名,这就很难判断了。

    难的是他们三个,不是吴夺。

    吴夺听了起来。

    听完之后,吴夺都有点儿佩服光头了,光头不仅年长沉稳,会说话会来事,而且眼力也最高。

    这的确是民国时期的鸡血石印章。

    之琴,翁之琴。

    翁炳庸,字子勤,号之琴。

    翁之琴是个书画家,但是名气不算很大。同时,在金石篆刻上的名气就更小了。

    不过,他的老师很有名。

    李叔同,弘一法师。

    在近代艺术领域,李叔同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书法家、音乐家,艺术教育家,戏剧活动家······

    他的书法作品,十几年前就屡屡拍出几百万的高价。

    他的音乐作品,南京大学校歌是他谱曲,再举例一首小朋友们都会唱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不过,老师名气大,学生不出名也很正常。虽然李叔同有很多出名的学生,比如丰子恺;只是翁之琴不怎么出名而已。

    而吴夺听完之后,略略沉吟,也学着卷毛的样子,将鸡血石印章平托在手上,伸到了卷毛面前。

    卷毛这一手挺有意思,既不手递手,也不放在小桌板上让吴夺拿。

    吴夺跟着学了这一手。因为他发现这一手其实挺好,既能有效避免失手落地,又显得挺重视对方。

    卷毛取走了鸡血石印章,“怎么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