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都有新斗篷了-《娘子送我上青云》


    第(2/3)页

    这也算是一项长远地稳定的产业了。

    而且,如此经营,他们也不会被归入商籍,和苏家一样,不必担心将来家人的前程问题了。

    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天气已经很冷了。

    早在九月的时候,苏锦绣就让人买下了不少的上等炭,又让苏方村和柳家村的几户百姓给送了几十车的柴过来。

    所以,他们现在不担心取暖的问题,也不必担心这个冬天会没柴烧。

    苏锦绣几乎是每天都要去柴房看看,以免断了。

    现在柳宅的柴房,可是比以前柳老二一家子住的那三间正屋都要大。

    这里仅仅是放置一些普通的干柴,而另外的库房里,存放的才是一些屋子里取暖用的炭块。

    柳承恩突发奇想的,让人在几个小院子里都砌了几道火墙。

    一方面是取暖,另一方面主要是冬日里离不了热水,那个炉灶就搭在了廊道里,外面还有一层活门,这样不管是谁用水,都能更方便一些,不用来回跑了。

    柳老二觉得新奇,南方人哪里见过火墙?

    只是听人说起过火炕,只觉得那东西会不会让人上火?哪知道儿子就给弄了一道火墙。

    江南的冬天是湿冷的那一种。

    火炕的确是用不上,可柳承恩觉得火墙还是比较实用的,而且紧贴着火墙地地方还放了一些置衣架类的,冬日里不好干的衣裳在这里放着,一天也就能穿了。

    最主要的是,有了这火墙,屋子里不会再那么潮湿了,这一点是最令人舒服的。

    木柴的价格,要比炭便宜多了。

    所以苏锦绣看今天天气不错,便又让柳承志给村子里捎信,再送几车木柴过来。

    这木柴,他们可以直接在自己院子里用,白天用这个烧火墙,晚上再加上炭块,然后一封火,既节省,而且还能暖和。

    现在县城里灾民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

    高县安置了总计两千余人口,这可以给上头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对此,李县令自然也是得到了上头的嘉奖。

    李县令别提多高兴了,就知道这个柳承恩是个有本事的,能得江大人看中,那将来必然是要鹏程万里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