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根在当地-《娘子送我上青云》


    第(2/3)页

    其实,就是柳承恩把上辈子的一些财务方面的管理,选了最最简单又实用地套在了自己的产业上。

    不能变动太大,否则会令人生疑。

    而且,就现在的产业模式来看,太复杂的财务制度,也是根本就不适用的。

    不得不说,柳承恩在这方面,还是很谨慎的。

    这是一个强权的时代,他可以表现地很优秀,但是不能太优秀了。

    就好比他可以有才,可以考探花,却不可以把自己过于先进的管理一方的手段使出来。

    他可以弄出一些个新鲜的方子来,但是不可以太过于令人惊讶,而且,最好还只是一些个关于民生的,不能是关于战争的。

    而且柳承恩很聪明,也很有耐心,他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一些具体的过程上,如此,当他拿出什么好的策略或者是方法的时候,才不会显得那么突兀。

    就好比之前关于农田的事情,他原本就是庄户人家出身,有这番想法,那是很正常的,有出处的。

    再比如他打算在北安州弄互市坊的时候,也并非是一开始就直接来做,而是先把百姓们的吃穿问题解决了,然后才会再考虑边境互市,如此一来,就显得他是一个稳扎稳打的父母官了。

    苏孝不解其深意,但知道作坊这样管理的好处。

    避免了八成以上的贪没和渎职。

    而且作坊也明显比其它主家的更为规范,生产的效率高,而且品质也能得到保证。

    最最主要的是,让苏孝做梦都佩服老爷的一项决定,是不管他的哪一项产业,不管在哪里做事,都会让人将皇恩浩荡这样的字眼时时挂在嘴上。

    特别是在北安州时,柳承恩明明有那么大的功绩,可是他偏偏把一项又一项的功劳往皇上身上推。

    如此一来,百姓对他的感念虽然少了一些,可是皇上对他却是越来越满意了。

    要不然,这官职也不会升地这么快。

    苏孝闲来无事时总会想,所以这就是老爷的大智慧吗?

    识时务,而且很懂得如何去迎合上位者的内心喜好,这才是真正令人钦佩的。

    不贪功,不贪利,只是为了能让自己活地更好,更长久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