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章 优秀医生体质-《外科教父》
第(2/3)页
这就是万里难挑一的''嗜血体质”,这样的人才会不知疲倦的挑战高难度手术,不惧艰难地想办法解决疑难杂症,对治疗成功治疗疾病的渴望,对手术及诊疗细节的疯狂追求,这是一种职业偏执狂体质。用嗜血体质是一种误导,应该说是天生的对医学的热爱体质。
原来这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
这就像天生的兵王,一旦遇上战争,他不是厌烦,不是畏惧,不是退缩,而是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他心里想:终于打仗了!不打仗他就会萎靡,会难过,会枯燥无味,一旦碰上打仗,他会精神抖擞,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总觉得他的价值就要在战争中得到体现,他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战胜敌人,他就是为战队而生的,这种人拥有极强的战斗欲望和战斗能力。
可是,爱好和平才是正面的,怎么有人爱好战争呢,这就是矛盾的。
旁边一个年长的博士十分羡慕,自己怎么就没有这种干劲呢,算起来自己也是一个狠人。刚刚毕业分在县医院工作,但是基层医院缺乏学术氛围,他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最终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接着努力,又考进名牌医科大学的博士,但是他却没有这位师弟的特殊体质,自己做这份工作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把这口饭吃好就行,所以他对手术的并没有天然的那股激情,而是因为这东西可以养家糊口。
思思来的正是时候,上次虽然压制了病情,但终归治疗效果不稳定,现在又反复了,新的治疗方法不仅要有效,安全,而且效果和安全性要稳定,不稳定不成熟的治疗方案不能普及,因为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这不正好试试我们的新方法?”激动的年轻研究生说道。
年长的博士生说:“你就这么喜欢患者病情严重?能不能有点同情心?”
“同情心?我可没时间去同情他们,我只管尽力治病,哪有时间去同情病人。”年轻的研究生实话实说,他就是这样想的,他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治病,根本没有想过去同情患者,那不是医生做的事情,而是她的家属应该做的事情。
“我真是服了你,一碰到难搞的病人,就像打鸡血一样,至于吗?”年长的博士生教训年轻人。
年轻对他的话无所谓,因为他的注意力压根不在这里,全部注意力现在放在思思的MRI图片上,因为CT带有的电离辐射,MRI相对来说对身体的副作用几乎没有,复查次数会很多,经常做CT不合适,所以杨平常常给思思做MRI。
年轻的研究生学着杨平的样子,用一只铅笔在MRI图片上指指点点:“肿瘤又扩散了,相对于上一次的检查,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散在点状的病灶,你看,原来的病灶面积也扩大了,我要测量一下新增的病灶数量及体积,之前的病灶我也要测一测。”
他看得很准,模仿杨平的形态也有几分神似。看完MRI片,年轻研究生激动地说:“我们要大干一场,这是最适合的实验对象。”然后开始信心十足描绘治疗的前景。
医学这个学科带有悲观主义色彩,但是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是乐观主义者,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在悲观主义的事物中始终保持一颗战胜病魔的心,否则会在无尽的悲观事件中消耗有限的激情,对医学没有激情,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医生。
任何行业,一旦缺乏激情,将难以获得进步与突破,即使有,也是机械的被动的经验简单累积。
杨平正在和思思聊在病房病情,与其说聊病情,不如说是讨论以思思为志愿者的课题。
陪伴她的仙人掌又长大了,而且比之前显得更加翠绿茁壮,杨平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盆仙人掌的时候,它还是一点点大,而且有一半是枯萎的黄色,黄色中带有一部分坏死的黑色。那时,仙人掌看起来要死掉。但是在思思的精心照料下,仙人掌不仅没有死,而且茁壮成长,黄色变成了绿色,黑色已经消失,缺少的那部分也已经补齐,窗户外的阳光照射进来,仙人掌显得生机勃勃。
思思现在的脸色也比以前好看很多,红扑扑的,犹如红苹果一般,这才是青少年应有的活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