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萧府(求推荐,求收藏)-《绝代天骄之问鼎天下》


    第(1/3)页

    苏州城,城北一处庄园外,一架马车在几名高手的护卫下,在大门前停下。

    但见大门的门匾上,清晰地题着“萧府”二字。

    这庄园很大,四周只有这么一户人家。

    门前是苏州河,一座平坦的石桥,连接河流两岸。

    这苏州河本是当地人的称呼,原本叫作吴淞江,古称松江或吴江,是太湖出水入海的主要通道,苏州河只是其中一段。

    由于海岸滩涂淤积,至本朝,河宽已不足三百尺,加之帝国初年,洪水泛滥,经过分流与冶理,河面变得更为狭窄。

    周围几名护卫,查探过后,并未发觉异常,这才下得马来。

    这时,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位中年男子,在管家的搀扶下,下得车驾,迈步走入府邸。

    随行的护卫,这才牵着马,去往后门。

    穿过两道门,走过几处院落,沿着湖边的小径,绕到后院。

    来到客厅,一位贵夫人,已在门口等候,他走入厅堂,脱去斗篷。

    夫人走上前,给男人摘掉披风,而后吩咐丫头们伺候着男人洗漱,端茶倒水。

    那男人正是萧老爷,搬至苏州府已经有一年多的光景。

    前些日子,他出门办事。见他提前归来,夫人问他:“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萧老爷淡淡地回道:“拜会了几位故人,不宜久留。”

    夫人关切地说道:“老爷别怪我多嘴,有些事情,我们还是少管为好,妾身总是提心吊胆的。搬来苏州府一年有余,反倒觉得还是在家乡安稳一些。”

    萧老爷起身,命仆人们都退下。

    他站在夫人身边,拉起夫人的手,低声说道:“夫人放心,老爷我自有应对之策。我们萧家,自太公跟随太祖打天下起,无时无刻不谨小慎微。所谓伴君如伴虎,萧家之所以还能挺到如今,就是因为进退有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今,时局变化多端,稍有不慎,将万劫不复。老爷我复出,情非得已。”

    说到此,他拉着夫人,走入屏风后面。

    两人在桌旁坐下,萧老爷压低声音,接着说道:“夫人有所不知,若不是朝中有人说情,我们萧家,前几年就要被满门抄斩。如今圣上,大有太祖遗风,我们萧家若要躲过此难,老爷我只能在这刀尖上再走一回。之所以不与你说,就是怕你们担心。”

    夫人起身,低下身子,抱着老爷的腿,小声地哭起来:“老爷,妾身跟着你,从未怕过什么,只是担心孩子们的安危。”

    老爷拍着夫人的胳膊,感慨道:“夫人莫怕,有为夫在,定要为我们萧家尽力一搏。”

    夫人一边啜泣,一边囔囔着:“老爷,等事情妥当,我们还是回家,过安稳的日子。妾身不稀罕富贵,只求一家人平安无事。”

    夫人擦掉眼泪,整理一番,拉开房门,命人为老爷准备饭食。

    小翠跑到小姐闺房,急急忙忙地告诉小姐,说老爷已回府。

    香儿赶紧把手中的针线活儿,藏到柜子里。坐到书桌前,拿起书来。

    过了好一会儿,也没见父亲过来,她反而责怪起小翠。

    这一年多,呆在家中,实在无趣。香儿跟着家里的佣人,学做针线活儿。自己也试着,做起刺绣。

    起初不熟练,经常扎到手指,反而吓到佣人。

    怎奈这香儿毅力十足,一年下来,刺绣做得有模有样。

    父亲常来查看她的功课,为不让父亲看到她学刺绣,每次都让小翠在外面把风。

    在寂寥无趣中,打发着光景。家里人不让她出门,除了读书,画画,临摹书法,弹琴,下棋,刺绣外,她无事可做。

    有一次,她竟打起赤脚,卷起裤子和衣袖,跳到湖里去抓鱼。

    被父亲撞见后,好一顿责骂,身边侍女连带小翠,也一起跟着受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