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许崇眉毛一抖,猛地想起窦天渊的话。 袁守义是二十八年前,与还是太子的当今陛下闹掰了的! 算算时间,正好是文昌四十二年,并州旱灾爆发! “就是旱灾。” 袁守义点了点头,“我没能见到她们,舍妹的容貌,可以根据年龄推断着画出来,哪怕有所偏差,至少还是像的,可这孩子……我连他父亲都没见过。” “可是……” 许崇迟疑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这跟当今陛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皇族大祭。” 袁守义回答。 “皇族大祭?” 许崇一愣。 “皇族大祭十年一次,光是准备工作,就繁琐无比。” 袁守义并没有选择直接回答,“一要清点核对皇室名册,二要占卜吉日吉时,三要准备仪式相关。” “这三件事分属宗人府、钦天监、礼部办理,待完全妥当,需要数月之功。” “依照惯例,六月昭告天下,九月正式举行,持续到年底。” “本来,这件事儿跟灾情没什么关系,跟我也没什么关系。” 袁守义语气低沉,神色莫名,“可那一年,大祭的时间提前到了六月。” “六月?” 许崇脸上出现恍然,“已经过了灾情爆发的最初阶段了,所以你没能……可我还是没明白,这跟当今陛下有何关联。” “因为,我二月底就收到了舍妹的来信。” 袁守义转过身,深深的看着许崇,“太子于三月初上书,提议将大祭提前。” “什么!!!” 许崇骇然惊呼,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哪怕是安神规则也没能起到任何作用。 太子上书,提议将大祭提前。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可值得说道的。 可问题是…… 研究江之鸿的时候,许崇就已经对文昌四十二年的旱灾做了详细的了解。 他清楚的记得,旱灾是四月末爆发的! 如果太子上书,是为了让袁守义留在京城不去并州,那说明什么? 说明太子,或者说先帝,提前知道了灾情爆发的地点!!! 而且提前了至少两个月! “等我知道并州发生旱灾的时候,大祭之事已经昭告了天下,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根本不能中断……至少不是我能中断的。” 袁守义转向云海,“而等大祭结束已经是九月了,我再赶往并州,已经根本找不到舍妹一家了。” “你…怀疑陛下……” 许崇欲言又止,不知道怎么形容。 “不知道,或许吧。” 袁守义摇了摇头,“我当时虽然只有通脉七重,但应对一个旱灾绝对没问题,甚至保全几个人也绰绰有余……我找不到他的动机。” 确实。 许崇点了点头。 旱灾是一种发酵时间长,波及广泛,后患深远的灾难。 而且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是作物,并不是人。 死人是因为没有粮食。 通脉七重的实力,根本不可能被旱灾威胁到。 假设,当时的太子的确提前预测到了天灾的爆发地点,那设法将袁守义留在京城,绝对不是为了保全袁守义。 可问题是,不是这个的话,真正的目的会是什么? 莫非……楼有知?! 许崇眯起了双眼。 从短短的接触来看,袁守义算不上什么大慈大悲的善人,但绝对也不是什么恶人。 如果那一年袁守义去了并州,很有可能在见到灾情的惨状后,第一时间就帮助楼有知向朝廷要粮。 那样一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要到粮,灾情平稳度过,根本不会死那么多人。 要不到粮,袁守义会立即将灾情怀疑到当今陛下,或者说皇室的头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找不到动机,在怀疑和不怀疑之间徘徊。 这样一来,真相就会因此暴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