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监兴安-《明旗》


    第(2/3)页

    那什长在一边看手下将马贼首级都割下后才勒马上了坡,然后从马上翻身跃下,径直走到陆清和郭太监面前,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眼后,开口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怎会在此地过夜的?”

    陆清刚要回答,却听郭太监开口反问了句:“你们又是什么人,又如何会擅离墩堡出现在此地的?”

    “你?”

    听了郭太监与众不同的声音,那什长一愣,本能的朝对方脸上看去,下意识的问道:“你是宫中出来的?”

    郭太监也不瞒他,点头道:“不错,咱家正是大同镇守太监郭敬。”

    大同镇守太监郭敬?

    拎着马贼脑袋上坡的四个夜不收汉子闻言都是一呆,目光齐刷刷的往郭太监脸上看去。

    那什长没想到在这荒郊野外竟然能碰上大同镇守太监这等大人物,也是吃惊不小,在短暂的犹豫后,他没有怀疑就上前向郭太监屈膝躬身行礼,口称:“卑职万全右卫洗马林堡左屯墩哨什长周云义见过郭公公!”他这一行礼,后面那四个夜不收汉子赶紧也跟着半跪了下去。

    “罢了,都起来吧。”

    郭太监很满意对方对自己的恭敬,口中却道:“你们是宣府的兵,可不是咱大同的兵,咱家可不敢受你们这礼,若是让葛公公知道了,指不定要说咱家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说话时,语气明显酸溜溜的。

    郭太监口中的葛公公指的是宣府镇守太监葛全,此人是宫中另一大佬――司礼秉笔太监兴安的人。

    兴安据说是交趾贵族后裔,永乐五年英国公张辅征交趾时其不过才十八岁,因为幼时受过中华文化教育,通文义,出身又高贵,故被张辅看中,命人将其阉割后带回宫中。(ps:由此可见出身好,有学识被人赏识不一定就是好事,各位书友可要引以为戒,嘿嘿)

    宣德元年,兴安升尚宝监长随奉御,当年王景弘下西洋归来,所携带回来的宝货就是由他验收的,其后因办差得力,深得宣宗赏识,将其派往苏、松、扬、泰各州清理盐法,兼选军士,并清理地方的疑案,由于诸事处置得当,回朝后被晋升为尚宝监左少监,不久又升尚宝监太监,赐给蟒龙服,岁给廪禄。

    当今天子登基后,兴安又于正统九年晋司礼秉笔太监,成了宫中除王振、金英后的又一大佬。年初,兴安曾与内阁大学士王文同审刑部、都察院重囚,开了大明开国以来以司礼太监主持三法司会审的先例,不可谓圣眷不隆。

    而那葛全却是资历浅薄得多,其是宣德三年自个净身入的宫,因入宫时已二十多岁,年纪偏大,故没法入内书堂学习,本身又是个不识字的粗人,自然得不到大太监们的赏识,整个宣德朝都只是在都知监当一个扫宫门的小黄门,不受待见也无人理会。(其人生经历和魏公公倒是颇相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