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锦衣亲军-《明旗》
第(2/3)页
郭敬奉旨出任大同镇守后,也很快跟他前任一样插手进了私贸,对此,没人觉得奇怪,镇守太监想从私贸分一杯羹可再正常不过,没人会天真的以为这个连鸟都没有的太监会不爱财。不过让宣大上下没有想到的是,郭太监却是人老心不老,插手私贸的胃口出奇大,竟是不满足自己的那一份,而是想将大同私贸的一半利润吞下!
杨俊的父亲杨洪在永乐年间便在这边镇打滚,宣德年间又曾以都督同知一职备御过大同,其后屯驻塞外独石、赤城,现在更是坐镇宣府的大帅,其在宣大的影响力自然是极大,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得很。
做为一个守边长达四十年的老将军,杨洪对军中的私贸自然也清楚,虽为避免言官弹劾,自己没有亲自参与其中,但却变相的让三个儿子和亲信部下们都参与到当中,以求从这数额惊人的私贸中获得收益。时间久了,凭借朝廷对杨洪的信任和其在边外蒙古人心中的地位,这宣大的私贸竟然变成了他杨家最大,所有人都唯他杨家马首是瞻的局面。
本来这种鞑子不敢入寇,大伙守着长城闷声发大财的局面人人都乐意,可郭敬初来乍到就要坏规矩,想一个人吃掉大同私贸利润的一半,这事换谁都不承认。
要知道,每年光是从大同这边走私出去的货物利润就高达十数万两白银,这十几万两银子不但涉及到大同上上下下,更涉及到宣府杨家,那些参与其中的商家更是数不胜数,郭太监这么干摆明了是不给别人活路,是在别人的盘子里抢食,这些人不可能答应他,杨洪也绝不会答应他!
可问题是郭敬背后站着的却是当今天子最宠信的司礼太监王振,有这么一个天子对其言听计从,口必称“先生”的大佬在,杨洪又能拿郭敬如何?要是事情闹得大了,他杨洪一世英名也要跟着受污,毕竟和蒙古人私贸是违反朝廷律法的不光彩事,根本就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暗地里闹,郭敬又有王振撑腰,坐镇大同的西宁侯宋瑛虽和郭敬不和,但在这事上竟采取了中立态度,隐隐有看郭太监和杨洪斗个两败俱伤的意味。
在几次暗地争锋失败,兵部又在王振的授意下刁难了宣府几回后,杨洪便知道没法再和郭敬斗下去,要是再斗下去,指不定自己哪天就要被一道圣旨调到他处养老去了。大同的损失虽大,可毕竟他杨家的主要生意是放在宣府,要真为了那几万两银子被调离宣府,那损失才叫大!
权衡利弊后的杨洪无奈选择退让,忍气吞声的默认了郭敬在大同的所作所为,但这口气却是一直憋在心中的,尤其是亲自过手银子的三个儿子更是对郭敬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老阉货给千刀万剐了。
到嘴的鸭子飞了,有人来自己口袋掏银子,世上可没几个人能不发火的!
从前没有机会整治郭敬这个大同镇守太监,现在人却跑到自己的地盘,而且看样子还是偷跑出来的,早就憋着口气要对付郭敬的杨俊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起初杨俊还存着担心,不知对方怎么突然跑到永嘉所来,心中摸不到底,故而打着笑脸和他客套万分,这会有了施泰的突然发难,他也察觉出不对,便再也不用和郭敬虚与尾蛇,直接撕破脸皮便想要郭太监好看了。今儿个他是打定主意要将郭敬扣下,然后派人将消息告诉父亲,再由他老人家向天子奏禀郭敬擅离镇守之地的大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