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少年喜宁-《明旗》
第(1/3)页
陆清和郭太监被万全都司杨俊扣拿之时,远在百里之外的怀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拿着一根树枝蹲在地上,在他的不远处,有几十个士兵正在搭建一座帐篷。
帐篷很大,也很高,帐顶更是比周围那些帐篷多了明黄的尖顶,看着就十分的气派。不过因为帐篷实在是太大,那些士兵折腾了半个时辰也才搭了一半,把个负责的军官急得不行。
四周到处都是人,人来人往的也没个停下的时候,远处更是人头攒动,黑压压的望不到头,各种颜色的旗帜插得到处都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哪对哪。
人实在是太多,马也实在是太多,人喊马嘶的声音加在一块让人听着头大,想在这乱哄哄的地方找一处安静所在根本不可能,但周围的杂音再大,也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这个少年,他仍是静静的蹲在那里,默默在脑中确认了自己想写的那个字的笔划后,便毫不犹豫的用树枝在地上写出了那个字,却是一个“邦”字。
盯着这个一点也没有错的“邦”字,少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正想再多写两遍好练熟时,身后却传来熟悉的声音:“喜宁,你在这做什么?”
听到这个声音,喜宁赶紧扔掉树枝,迅速从地上站起,转过身去恭恭敬敬的朝来人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公公,喜宁在写字呢,就是公公头儿教喜宁的那个邦字。”
来人是个白发老头,一身大红绯袍,慈眉善目,俨如长者一般,手持的那柄佛尘更是让他凭添几分仙气。身后同样跟了几个身着红袍的太监和十数个绿袍太监,但与这红袍老者比起来,一个个却是气质矮了一截,跟在身后唯唯诺诺,等同下人一般。
“噢?”
听喜宁说是在写字,红袍老者顿时来了兴趣,大步走到喜宁面前,然后朝地上看去,发现地上果然写着个“邦”字,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见这“邦”字写得又颇有几分风骨,更是有些欢喜,欢喜之余却又为喜宁这孩子感到可惜,心道若这孩子不是女真人,是咱汉家的孩子那该多好,凭着这聪明好学的心性,送到内书堂好生栽培几年,将来也能大用,可惜却偏偏是个女真人,女真人不得入内书堂是宣宗皇帝定下的规矩,咱家虽为司礼掌印,可也破不得宣宗皇帝定下的章程啊。
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