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宝瞳》


    第(2/3)页

    “陈伯喈印”、“焦尾仙音”、“名琴焦尾,绕梁不绝”、“广德殿藏”、“王明佐藏”。一个个款印,续写了焦尾琴从蔡邕之手流传至今一千八百多年的真实轨迹!

    “根据记载,汉末,蔡邕死于狱中后,焦尾琴藏入皇家内库。南北朝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来焦尾琴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李璟又将焦尾琴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焦尾琴又归宋室所有。再后来,焦尾琴又被明朝昆山人王逢年所收藏!根据记载,再对比这琴池中的刻款。这件古琴是焦尾没错了!”

    一个身穿老式白色半袖,精神矍铄的老者看着琴池中的刻款赞叹道。

    “程老头说的没错!而且,除了这些刻款,我刚才注意看了一下这张古琴的材质,确实是溧阳观山的青桐木没错!”一个须皆白的老太太神情激动的一口咬定道。

    “这么说,材质、断纹、刻款,还有着尾部的焦痕都对,就差这音色了!”刘老把琴小心放下后道。

    “想要试音,却必须修复这焦尾琴的岳山和琴弦。要不过,这次大家来的仓促。什么东西都没带。想要在这里修复肯定是不行了。而且,焦尾琴如此珍贵,修复它必然要小心,再小心。花费的时间也必然不会短。不如这样。从今天到场的人当中选出两名古琴修复的高手,一起合作修复这焦尾琴。等它修复完成后,再召集大家共聚一处,鉴别这焦尾琴的音色!”刚才一直没说话的裴三德开口道。

    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是因为他想争取一个接近这张焦尾琴的机会。而且单就古琴修复的技艺而言,他虽然不敢自称顶尖。但也是今天到场的人当中数得着的!如果选出两人修复这焦尾琴,只要略施小计,便能让他自家成为两人之一!

    而且,古琴修复也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从选取合适的材料,再到最后的修复,最起码要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至于刘东,年轻之辈晾他也不敢拂逆如此多前辈们的共同决议。除非他想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得罪了!而且,刚才他的话也并没有什么过错。

    这焦尾琴确实需要修复。

    “老裴这话不错,焦尾琴虽然大体完整,但这崩塌的岳山和琴弦确实需要修复!只是这等修复‘焦尾古琴’的名声足以让参与之人名留青史。我沙朗却是不想放弃!”一个身材挺拔的老人语气坚定道。

    “没错,焦尾琴为中国四大名琴之一!能够修复这样的传世宝琴,实在是难得的福分,我程舞阳也不想放弃!”

    没有人是傻瓜,虽然他们不像裴三德那样心生贪欲,但也想借着修复古琴的机会名留青史!

    “行了,都别争了!你们想参与修复焦尾琴,还没问问人家主人同不同意呢?”

    刘少椿话落,刘东立即感受到了一道道蕴含着炽热,甚至贪欲的眼神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

    刘东明白这些眼神中代表的含义,当下深吸一口气后,神色肃然道:“很感谢各位前辈的盛情,不过这修复焦尾琴的机会,刘东已经许给了别人!”

    “什么?许给了别人?”

    “谁?你告诉我他是谁?我程舞阳倒要看看他修复古琴的技艺到底如何?”

    冷眼旁观众人的鼓噪,刘东心中的念头越的坚定。

    如果开始的时候,他还打着把焦尾琴留给今天到访的人修复的话,那刚才看了他们的表现,尤其是那个叫裴三德的拙劣而又贪婪的表演后,刘东已经彻底的打消了此念!

    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是何等珍惜的瑰宝!刘东现在有缘得到,实在是天大的幸事。所以,他绝对不会允许已经到了自己手里的焦尾琴出现丁点的闪失。所以,那怕是得罪面前这些琴道前辈,刘东也不会更改自己的决定。

    “都别吵了!”

    压下众人的鼓噪后,刘少椿径直朝刘东问道:“小伙子,这张焦尾琴你真的已经许给了另外的人修复?”

    “是的,前辈!”刘东坚定道。

    “能告诉我他是谁吗?”

    “他是我师父!”

    “师父?”愣了一下的刘少椿继续道,“是李仁芳那小子?”

    “不是!”

    “不是?你还有其他的师傅?”

    “没错!我师父是出家人,法号悟心,精通书画,琴艺高!我想把这张焦尾琴拿去让他老人家修复!”刘东认真道。

    这也是他昨天晚上才偶然想起来的。自己那便宜师傅确实是琴道的高手,至于会不会修复古琴,刘东心里也没底。不过一般来说,琴道高手一般都会亲手制琴,制琴自然也就会修琴!而且,自从拜得悟心为师以来,刘东还真没见什么事情能够难得住自己那便宜师傅。

    “哦?出家人?出家人精通书画、琴艺倒是不奇怪。古来精通书画、琴艺的高僧大德也不少!”饶有兴致的点了点头后,刘少椿继续道,“小伙子,不知道你师傅现在哪里?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前去拜访一下。而且,我老头子自问修琴的手艺还不错,说不定到时也能帮上你师傅的忙!”

    “我师父避世出家,不喜欢太多人打扰。不过,如果只是刘前辈一人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刘东略作考虑后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