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归去-《大明保安》
第(2/3)页
几月不见二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风和烈日的作用下张楚原本白嫩的面皮已经变成了黑红色,越来越像海上的渔民。周家林在江南富商中往来周旋,身上的雍容华贵之气更胜,大家公子的风范十足。
张楚不由慨叹自己靠脸吃饭的前途就此断送了。
保安军在江南的军事力量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发展商业,支援中阳还要靠周家林赚来的钱。中阳银行的生意不是很好,只能算是在勉强维持。贸易商行却十分红火,质优价廉的棉纱和棉布逐渐的占领了市场。周家林根据张楚的要求设计了品牌和商标,商家购买商品时开始寻找有没有醒目的中阳标志。
工厂的工人在加班生产,更多的衣食无着的妇女与周家林签定了卖身契,送到了六横岛上的工厂内日夜劳作。新式机器带来了高额的利润,钱越赚越多,周家林的底气足了,这些钱部分用于扩大在六横岛的工厂,大部投入到了船厂之中,三艘大的海船正在建造,不多日就能下水。张楚的目标是利用自己的舰队护航,开辟到倭国长崎的航线,卖棉纱和棉布到长崎。
在宁波停留了几日,商业运作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张楚始终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他决定在走之前再看看这江南的城市,看看这满眼的绿色和繁华,回到陕西将是另一番景象。
走在大街上看着忙碌的人群,张楚又想起了远在中阳的自己的部下,不知他们现在正在做什么。
一阵吵闹声传来,像唱歌的宁波话张楚听不太懂,其中夹杂的一种语言触动了张楚的神经,十几年的痛苦学习使张楚对这种语言印象深刻,吵闹声中夹杂着英语。英国人,现在宁波竟有英国人。
凑近观看,只见三个明显与中国人不同的白种人被旁边旅店的小二哄了出来,行李扔了一地,显得十分狼狈,三个白人正在那里作揖施礼,用中国话哀求着,急了不时冒出几句英语。此时的大明乃是泱泱大国,对这些夷人可没有什么客气的,没钱想住店门儿也没有。
出于好奇张楚想和这些讲英语的白人聊聊。过去用英语打过招呼,这几句张楚还是会的。白人听到了家乡的语言,立时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一阵疯狂英语袭来,张楚立时制止了他们。这里是大明要用大明的语言。白人只好改回了磕磕吧吧的中国话。张楚心中很是爽快,在中国就要说中国话,以后中国话要成为国际语言,使用汉语从我做起。
三个白人还真是从英国而来,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有着英国人常用的名字――约翰。
约翰三人算是英国的成功人士,在家乡从事羊毛纺织,一步步从学徒干到了老板,积累了财富有了自己的作坊,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人对财富的追求没有止境,见到他人从海外赚到了更多的钱,富有冒险精神的他们也登上了驶向东方的海船。
命运跟他们开了个玩笑,海船带他们来到了中国沿海。中国沿海发达的棉纺织业使他们对于羊毛的了解变得毫无作用。采购货物又被同来的老乡骗走了货款,返乡的船票都买不起了,现在连住店的钱都没了,眼看就要在大街上挨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