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剿抚两难-《大明保安》
第(2/3)页
“要不然你先到我那里暂避一时,我在山西还算小有财业,可以得到各方的庇护,在那里不会有危险的。”张楚也算好人做到底,为汤若望谋划着出路。
“那就有劳你了。”汤若望这才心里轻松了一些。
“在京城之中你是不是还有一些同样信仰的朋友,不要因为这件事连累到他们,你要不要写信给他们,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到山西我那里去,避过了风头他们再离开。”张楚想起汤若望并不是孤身一人在北京传教,同样关心起了他们的安危。
“好,我这就写信。”汤若望立即给在北京的同伴写了信交由张楚的人去送。他知道依中国的法律这株连起来就不管你参与没参与。
张楚安排人带着汤若望急匆匆的向山西赶去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北京城中,他现在还不能走,他想看看能不能从郭志一的手中再捞到一些好处。
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这几天心情很不好,寒冷的天气都压不住他心中的怒火。周围的小太监们早就看到崇祯皇帝脸色不对,找机会退出了殿外。
曹化淳作为皇帝信任的大太监要为皇帝分忧解愁,当然不能遇事躲藏,只好静立在旁边等机会劝解。
“这群自私自利的大臣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想着为国分忧,却还想着争权夺势进行党争。”崇祯皇帝终于忍不住将心中埋怨的话说出了口。
站在那里的曹化淳却不敢接这个话茬,皇帝开口将他们的斗争定性为党争,这可是十分严重的问题,稍微不注意站错了队是要掉脑袋的。
“孔有德的叛军攻陷登州后又在全力攻击莱州,多亏守军拼死抵抗才确保城池不失,可这帮臣子们竟然没有想好对叛军是招抚还是剿灭。对于引起这场叛乱的罪臣孙元化的处置也是意见不一。阁臣温体仁揭发当朝首辅周延儒收受过孙元化的贿赂极力为孙元化脱罪。此事如果是真的不但孙元化罪无可赦,连周延儒都辜负了我对他的信任。”崇祯皇帝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又既不肯放权,又没有担当。他不明朗的态度,使得朝中的大臣一个个对重要的事情不断的揣测皇帝的意图,也不敢有一个明确的建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