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盛唐之超级大国-《挥剑盛唐》
第(2/3)页
而陇西李氏稳居第一把金交椅。
一个家族的影响力,足以撼动朝廷的根本,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廷内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垄断一个州的经济,有的甚至掌握军权,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英明的皇帝不得不畏惧三分。
苏冕在《唐会要》(804-805年成书的行政编年史)一书中说:“创业君臣,俱是贵族,三代之后,无如我唐。”
由此可见门阀士族的影响力。
唐玄宗对李白这种想用而不能用,想杀而不能杀,既头疼又无奈,几乎成了他的心病,此时内有杨国忠,外有安禄山,内忧外患,恰巧李白无意中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言辞中有意归山,谁料李隆基趁机将他赐金放还,说道:“朕观李白放浪形骸,xìng爱zì yóu,不受拘束,不适居庙堂。”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吟了此诗,飘然远去,隐居庐山,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唐的皇帝会再次启用他,到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可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等李白平定叛乱后,大唐的盛世不在,甚至出现“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的荒凉场景,错过改革的最好时机,要想恢复昔rì的繁华,需要几十年,此时李白的人生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
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理想随着安史之乱化为泡影,只能作为镜中花,水中月加以缅怀。
官场的失意,理想得不到实现,最后只能游戏人间,浪迹天下。
后来宋·李楙《野客丛书·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他一生的志向是:“伸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内大定,海里清一。”可上天偏偏和他开了个玩笑,政治上失意不得志,只能寄托美酒,散去胸中的郁闷,与此同时文才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喷涌而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不知是他的悲哀还是他的幸运。
可是下笔万言,一蹴而就,并不是他想要的,这些不过是他用来宣扬名声,登上政治生涯的一种辅助手段,正如他自己所说:“众人之所重,正是我所轻。”
他一生不得志,也算是慷慨悲歌之士,可是他依然充满乐观,自信,坚信自己的梦想会实现,能够一展凌云,抒发自己满腔的抱负,这是屈原所不能比拟的。
可是最终大唐王朝还是抛弃了他,但百姓接受了他,让他成为与统治大唐皇帝并驾齐驱的jīng神领袖。
不知是他的悲哀还是后人的幸运。
一千年后,根据我的理解在小说中帮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算是抒发自己的志向。
遂以“挥剑盛唐”为名,概括李白荣辱浮沉、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生活在盛唐,当时的超级大国,各国英豪云集长安,想要伸展自己的抱负,必不可免卷入权利的漩涡。
权利争斗向来无所谓对与错,只有成王败寇。
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仅此而已。
古有泰伯(季札)以天下三度让给季历,后来继位者周文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推翻残忍的商纣王,建立周朝,可以说是让的恰当,让的心服口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