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战将起-《汉末:家祖乡啬夫》
第(3/3)页
田丰之所以前来扬州,正是为了冀州与扬州结盟。
如果现在撕毁与袁绍之间的盟约,转而与袁术结媚话,也不得不考虑田丰的心情。
“元皓有何高见?”
田丰略作沉吟,继而正色道:“若撕毁与袁本初之间的盟约,对于主公的确名声有损。”
这段时间,在周琦的示意下,麾下文武对自己的称呼,也慢慢从“明公”变成了“主公”。
按理来讲,主公这个称呼,应该是三国时期刘备的特称。
不过周琦觉得,明公称呼太烂大街,应该有自己独有的称呼才好对。
就好像历史上,刘备属下称其为主公,孙权手下称其为至尊一样。
有独属于自己的称呼,这才显得有些逼格。
现在的刘备,还只是一个虾米,这种称呼根本没有普及。
周琦索性捷足先登,截了刘备的胡。
看到众人将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自己身上,田丰继续道:“然如今的确是攻打荆州的最好时机,不容错过。”
“主公虽然与袁绍结盟,却未与刘表结盟。可与袁术暗中约定,彼攻曹操,我攻刘表,却并不明面上结盟,如此世人亦无话可。”
张允却是问道:“刘表乃汉室宗亲,赴任以来勤勤恳恳,并无大错。”
“主公若贸然引兵攻之,岂不落人口实?”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易如反掌。”
就在此时,一道清朗的声音却是响起。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却看到了满脸笑容的戏志才。
周琦眼睛大亮,问道:“志才有何良策?”
戏志才笑道:“主公如今督南方四州军事,正好益州刘焉命人隔绝道路,杀害朝廷使者,制造子车仪,意图谋反。”
“主公可上表子,督荆、扬两州兵马讨伐刘焉。”
“此前主公以假道伐虢之策攻取江夏,若借道荆州攻打刘焉,刘表必然心生警惕,担心主公故伎重施而不肯应允。”
“彼若不允,主公就可以名正言顺攻打荆州。”
众人闻言,尽皆拜服。
周琦遂采纳田丰、戏志才之策,一面与袁术暗中达成约定,一面派遣使者前往长安,痛斥刘焉罪行,请求朝廷允许出兵攻打益州。
面对周琦的请求,朝廷自然求之不得,满口答应。
周琦得到子诏书以后,当即命人前往荆州通知刘表,让他在荆州征调粮草、兵马,准备一同攻打益州,以讨不臣。
却袁术与周琦暗中达成共识以后,当即联同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以孙坚为先锋,尽起豫州、南阳之兵马,挥军攻打兖州。
此时的曹操,其兖州牧之位属于自领,名不正言不顺。
反观袁术,却是带着正牌朝廷册封的兖州刺史,倒是占据大义名分。
袁术屯军于封丘,联合黑山贼的余部以及南匈奴于扶罗等人,与曹操战于匡亭。
若是按照原本历史走势,此次双方交战袁术大败,只得退保雍丘,南回寿春。
不过由于周琦的蝴蝶效应,孙坚没有死在黄祖手下。
有了孙坚这位骁勇善战的大将,袁术仗着豫州兵马众多、粮草充足,居然与曹操杀的难舍难分。
双方交战互有胜负,战局僵持下来,居然谁也奈何不得谁。
眼看战局焦灼,郑泰再次献计,可联合徐州牧陶谦,共击曹操。
如此曹操首尾不得兼顾,必然大败。
袁术纳其言,派遣使者前往徐州,服陶谦出兵攻打曹操。
真实历史上的陶谦,可并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烂好人,反而是一位野心勃勃之辈。
按照原本历史,李傕、郭汜占据长安以后,陶谦联合十余人,他们或为一方诸侯,或是一方大儒,打算效仿昔日诸侯讨董,共举名将朱儁为太师,以讨李傕、郭汜。
却因为李傕用计召朱儁入朝,才让陶谦计划落空。
这个时空,朱儁早就死于战场之上,陶谦也没有作妖。
他如同周琦那般,派人前往长安朝贡,被朝廷封为徐州牧。
去岁,因袁术与袁绍有隙,袁术求援于公孙瓒,公孙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攻入东郡,屯兵发干,以逼袁绍。
曹操与袁绍合兵一处,大破陶谦。
陶谦并不甘心于那场失败,还想继续图谋兖州,所以当袁术使者抵达徐州,与他商议共击曹操以后,陶谦欣然应允。
恰逢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子。
陶谦乃与之一同举兵,连下数城,攻取泰山郡,又劫掠东平国,并杀阙宣。
曹操一时间腹背受敌,艰难抵挡。
今要查资料,思考后续剧情,所以晚零。
关于陶谦,历史上的确两次主动攻打曹操,都被曹操击败,所以心生怨恨派人劫杀曹操父亲。
这个事情记载的史料不少,但大部分都是陶谦派人截杀曹操父亲,也有他部下贪图曹操父亲财产,私下劫杀。
我个人觉得前者更可信,因为陶谦当时与曹操视同水火,基本不可能派遣属下护送他老爹。
不派手下护送,也就不可能见财起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