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世子殿下,亲征苏州-《诸君,且听剑吟》


    第(1/3)页

    第61章  世子殿下,亲征苏州

    鄞城沦陷。

    战争也就持续了半夜,号称吴越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港口就彻底失守,数万溃军如潮水般褪去,整座鄞城乱哄哄一团。

    鄞城是港口,常住人口不算太多,在吴越局势升温前,常驻百姓约六十万,流动性非常大,这半年来,人口锐减,数量低到了可怕的二十五万。自昨夜战争爆发,无数百姓都开始逃命,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要么是来不及走,要么是被沿途撤走的败军洗劫了物资,实在走不了,或者是老弱病残,只能留在城中等死。

    “将军,前方就是郡守府。(东瀛语,下同)”有士兵带路。

    一曾属于吴越在籍将领的标准坐骑的军马绝地上,稳坐着一黑甲将军,此人身六尺,腰间别着武士刀,戴着头盔,是此次东瀛本州军的前锋将军,上杉祁的师弟,藤野谦信。藤野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触目惊心,若有所思道:“怎么,还发生了冲突?”

    地上的尸体有一半以上是东瀛士兵。

    据他所知,吴越两地的军队孱弱,肮脏不堪,武力很弱。再说,越北联军溃败,郡守应该早就收到风声跑了,怎会有溃军在这里和东瀛士兵发生冲突?

    士兵说道:“将军,会稽援军主将徐山在此地,率百余士兵,和郡守宁致远与我军死战,拒不投降。”

    “哦?”藤野觉得意外。

    以他对吴越军的了解,普遍军中将领和各地官吏都是贪生怕死的人,既无什么军事远望,也没什么政治作为,都是一群自私自利,盲目自大的人,他从始至终都坚辛,只需突破鄞城第一道防线,联军就会溃败。果不其然,他料到了,但又似乎没有料到。

    穿过尸堆,脚下是断壁残垣,许多尸体东倒西歪,虽然死透了,但依旧能看到那些士兵坚毅的面庞,战斗之惨烈,让人心悸。

    藤野一路穿过大殿,这里更加触目惊心,他认出了徐山,身躯上插满了五柄东瀛长刀,鲜血早已干涸,他杵着自己的长剑,半跪在地上,满脸不屈,死得其所。他身后,书生气的宁致远躺在血泊之中,一脸坦然。

    看到这一幕,藤野由衷叹息,他摘下头盔,怔怔地看着尸体,然后深深鞠躬。

    “他是一名合格的将军。”

    “传我军令,厚葬他们。”

    “立下碑文。”

    “遵命。”几个士兵颔首。

    暴动还在持续,东瀛士兵在大肆抓捕越北联军的残余势力,不得不感慨这一支由藤野带领的军队素质很高,并未闯入民宅,也没有把屠刀挥向平民。藤野下了军令,约束三军,不得抢劫难民,不得对百姓行凶。当日,藤野打开鄞城地图,圈下了一部分空地,让士兵将所有难民都赶入那里,美其名曰“集中营”。

    同一时间,东瀛士兵完全控制鄞城四大关卡和重要港口。

    至此,鄞城全面沦陷。

    东瀛人不宣而战,强势攻陷鄞城的消息传遍了吴越,各路诸侯都是吓了一跳,这场战争准备了数个月,雷声大,却是雨点小,甚至底层官兵和百姓都认为是上面的掌权者大题小作,是想借着战争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或者以此增强影响力,大肆扩军,为了日后脱离大凉朝堂管束,却不想,战争真的来了。

    数日。

    各方沉默。

    战争来的太过突然,本以为吴越四路诸侯都准备好了,却不想真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他们毫无准备。

    越州牧听从军师号令,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战斗部署,以东瀛人占领的舟山群岛、鄞城为中心,从禾城、湖州、会稽、天台、婺州五地各调30旗的兵马联合讨伐东瀛人,并且形成防线,对外宣布要全歼鄞城的东瀛人,打出响亮的第一战。(注,自太安初年,东瀛的舰队闯入舟山群岛附近,与大凉帝国沿海驻军爆发长达三个月的海战,虽然失利,但后东瀛内阁大臣赴京向大凉皇帝俯首称臣,龙颜大悦,当即将舟山群岛赏赐给了东瀛人,一直沿袭至今。)

    鄞城失守的消息在吴越传遍,越州牧府君大人程守玉勃然大怒,为了不让此战影响士气,又因为有从鄞城逃走的士兵大都对宁致远没有什么好感,现在人都死了,便宣扬宁致远的过错,颠倒黑白,说他如何如何克扣军饷,如何搜刮民脂民膏。又因为宁致远在鄞城这半年期间,的确带兵严苛,几乎不近人情,百姓看在眼里,也都附和,所以,宁致远真的就是万民唾弃,所有人都将鄞城一夜失守的责任推卸在了宁致远一个人身上。越州牧得知情况,深思熟虑,便起草了文书,对外宣布鄞城之战全部都是因为宁致远指挥错误导致。所谓墙倒众人推,无数曾经宁致远政治上的死对头都跳出来,添油加醋,指责宁致远的过错,还扒出他的黑料鞭尸,最终,为了安抚民怨和加强军中的威信,越州牧下令捉拿宁致远的家眷,全部问斩。

    消息传到了鄞城。

    东瀛本州军驻鄞城军的主将藤野谦信听说了这件事,冷笑涔涔。

    “宁致远大人,学富五车,一身才华,甘愿与鄞城共存亡,死后却被泼了脏水,遗臭万年,真是……”世态炎凉,藤野摇摇头,他对宁致远深表佩服,在尚未开战前夕,就听到了风声,模糊了解到宁致远在鄞城的军改,可观望了半年,他松了口气,因为宁致远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各路军队阳奉阴违,没人把宁致远当回事,大凉的军队太过腐朽,这也是为什么东瀛军队能势如破竹一夜攻克鄞城的缘故。

    东瀛人进了鄞城,百姓们整日提心吊胆,因为自局势升温以来,各路诸侯都在大肆渲染东瀛人的残忍和野心,但令人惊奇的是,藤野的部队素质出奇良好,进城后,禁止私闯民宅,禁止洗劫百姓,只是按照军令将百姓们全部集中到难民营,统一管理,并且还打开了粮仓,开仓煮粥,倒也没为难百姓。这一个举动令百姓们感到迷茫。

    正值下午,藤野和副将等人站在城楼上,看着排着几条长龙队伍的难民们井然有序去盛粥,副将不解道:“将军,咱们何必这样优待百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依末将之见,不如将这些难民集中管理后就不管了,让他们自生自灭不就好了?”

    藤野微微一笑,说道:“牧野君,你觉得,内阁和军府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副将牧野右沉思一会,说道:“自然是将吴越两州纳入囊中,成为我东瀛民族的领地。”

    “可是,吴越两州,人口有多达三千万,军府可调动的兵马,最多不过一百五十万,面对二十倍于的敌人,该当如何?”

    副将不说话了。

    藤野继续开口:“且不说吴越四路诸侯,在扩军的情况下,拥有兵马超过二百万人,如果连百姓都和军方不分彼此,我等岂不是必败无疑?”

    副将点头,是这个道理。

    “百姓愚昧迂腐,大部分人都是没什么野心的,他们只顾得自己微末的利益,他们不管皇帝老子是谁,也不管收税的是谁,他们只管谁给他们饭吃。”

    副将一点就透。

    藤野的目的很简单,要知道,昨日一战,虽是大捷,但其实真正的战斗还没开始,东瀛军队以死伤八千人为代价,歼敌三万,但因为联军仓促迎战,被打得个措手不及,所以退败如潮水,所以说,昨日一战,并非有多么激烈和惨痛。背后的含义就是,联军六七万大军都退走了,随时会卷土重来,城内还聚集了十来万的百姓,如果不加以管理,不用外部的干预,这十万百姓要是闹起来,发起狠,东瀛军队很难短时间镇压。

    话虽如此,副将皱了皱眉,有些担忧道:“将军,盟军登陆还有数日,留着这些贱民始终是个隐患,若是哪日咱们没粮食养他们了,必定对秩序是严重的挑战,不如……”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十万百姓,就是十万张嗷嗷待哺的嘴。

    藤野笑了,“我自有考虑。”

    吴南,广陵。

    东瀛人不宣而战,夜袭鄞城,越北联军颓败,第一道防线失守,鄞城陷落,消息第一时间也传到了广陵,一时间,人心惶惶。

    号称有雄兵十万的鄞城港口,一夜之间就被击败了?

    十万大军,就算是伸直了脖子让东瀛人砍,那也得砍个三天三夜吧?就这么无声无息溃败了?

    这半年,陈词得了吴王的军令,招兵买马,组建了陈家军,打造了一支两千人的精锐部队,有陈词利用现代化的特训,这支军队非常强大,可以用来执行特殊的棘手的任务。

    夜里,陈词展开地图,细细浏览,樊褚在一旁不言语。

    “鄞城失守,情理之中,可是未免败的太快了吧?”陈词暗自惊讶,鄞城是港口,四面平川,缺乏天险,如果东瀛舰队大规模登陆,兵败是迟早的,所以才被誉为是第一道防线,但这溃败的速度太过夸张,一夜就败了,这还了得?

    樊褚老老实实说道:“越北来信,说是鄞城郡守宁致远指挥不利,白白葬送了大军。”

    陈词冷笑:“官场的话就不必跟我说了,那群人迫切想找个背锅的,真相是什么重要吗?哼,宁致远是读书人,鄞城聚集了越北各郡的联军,这些联军颇有怨念,一定是自恃身份,不听从指挥。”

    如果鄞城的联军上下同气连枝,怎会这么不堪一击?

    樊褚不说话了。

    陈词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

    鄞城是第一道防线,鄞城失守,东瀛的军队会从辽阔的海域抵达舟山群岛,然后从舟山,抵达鄞城,再开始长驱直入,全面发动战争,现在当务之急是收复鄞城,将东瀛军队阻击在舟山群岛上。如果要避免全面战争,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牢牢控制鄞城,只有这样,东瀛军队只能在舟山屯兵,到时候他们人断了粮谷,马无了草料,自然兵败。如果把吴越比作铜墙铁壁,那么无疑,鄞城失守已经让这座高耸坚固的城墙破碎了一道口子,东瀛人必将乘胜追击,依靠这个口子继续深入,直到把战火烧到整个吴越。

    未来战事会发展成什么样,就看越州牧怎么打这场仗了。

    “报——”

    “驸马爷,吴王邀请您前往王府议事。”有一军士行至庄院,跪下行礼。

    “好。”陈词和樊褚刚出门,公主就走过来,他自然是听说鄞城陷落的消息,女人感性,只觉得一座城池完全陷落,一定是伤亡惨重。

    “公主,早日休息。”陈词微笑一下,走过去和公主浅浅拥抱了,公主纵有千言万语,但看到陈词身后跟着的几名军士,也不好什么,微微颔首,轻语道:“夫君,路上小心。”

    王府。

    吴王收到了越州牧的来信,第一时间就召集了广陵军团各级将领议事。

    王府内很热闹,气氛却很严肃。

    除了吴王,世子殿下慕容桐,广陵军团总督大将军余昌龄,副将许开阳,吴王的军师祁连子,还有乾山兵站大将军张莽,坤山兵站大将军宋敛,南山兵站大将军杨东,北山兵站大将军陈岳阳。陈词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到齐了。由于持续半年的军改和清剿,以及扩军,四大兵站的军队数量都激增到了15旗左右,也就是说,整个广陵城,可调动的兵马有超过80旗,约8万人,相比之下,陈词拥有的2旗兵马,数量就显得稀少了。

    “言卿,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