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抹了抹眼眶,涩涩回道:“与贺公子一块出去了,外头雪下得很大,视野不太好,大概是送贺公子回帐了。”他笑点了点头。 默了一会,我低头看着手中膏药,低声道:“要不,奴婢先帮将军敷药吧?” 他轻笑一声,“你帮我敷?你不怕吗?” 我努了努嘴,“奴婢没您想的胆小,小时候奴婢常看别人杀羊呢。” 他听了,眉头微微一蹙,忽而朗声大笑起来,我还是第一次见他如此开怀,连眼眸深处都是笑意,原来他的笑声是如此动听! 一心记挂着他的伤势,已全然没了刚才的那份拘谨。我拽着他的袖子,将他拉到塌边坐下,又将旁边几案上的灯火点燃,望着他,一本正经道:“背过身去,把衣服脱了。” 他愣了一瞬,嘴角噙笑,轻叹道:“你还真把我当成案板上的肉了?” 我心里偷乐,笑瞪了他一眼,一面推着他背过身去,一面道:“难不成将军还想让奴婢一个姑娘家帮着脱衣服不成?” 想是他没见过这么脸皮厚的女子,又一声轻叹,乖乖地解开了束带,将衣袍褪了下来。 我原以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看到他伤痕累累的后背时,仍不禁皱起了眉头,口中发出‘啧、啧’声。刀伤、箭伤纵横交错,不下七、八处,想必前面也不会少,我的心又蓦地揪了起来,眼眶有些酸楚。稳了稳有些微颤的手,撩开他的头发,拿起浸过热水的软巾,轻轻敷在他旧创上,轻声问他:“都是战场上受的伤吗?” 他道:“也不尽然,有些是幼时跟着舅父习武时受的伤。” 我一直想不明白,像他这般温文雅致的人为何要从军,过刀头舔血的生活,遂幽幽问道:“将军为何会从军?” 他沉默了很久,才意味深长地说:“少年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却不曾想,失去的更多。” 他回头淡淡笑了笑,不知为何,眼眸中多了些似悔似愁的情绪,继续道:“现在想想,当初倒不如学着陶渊明那样,过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我叹道:“世人皆为功名所累,岂知平淡和乐方为终生,现在也还不晚。” 他凝注着我,眼神中波光流动,我低下头,轻声接着道:“奴婢知道这句话有些僭越,但却出自真心,世间为何要有纷争,如果没有纷争也就天下太平了,老百姓也就不用受战乱之苦。” 李琰微笑着道:“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纷争,世间并没有桃花源。我之所以仍留在军中,自有我非留不可的理由。” “箇中缘由,恐不足为外人道也,是么?”我接着他的话头,撇嘴道。 他微笑道:“有一部分是我私人原因,我暂时不想别人知道,另一部分不是。” “那就是能说咯?”手中软巾已凉,我将软巾扔回盆中,取了一张膏药,将背面在烛火上烤得发热,按着李琰提示的部位,贴上去。一面问道:“烫吗?”他笑着轻摇了摇头。 接着刚刚的话题,他又道:“一时也说不明白,姑娘若真想知道,改日可愿陪在下一游,到时你就明白了?” 对于他说的缘由,我有些好奇,遂一口答应:“自然是愿意。” 马上又话锋一转:“可奴婢怕被罚站。”说完,心里忍不住笑起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