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王妃她又挂东南枝了》


    第(3/3)页

    然而看似简单的条件,却难倒了诸多文人墨客,尽管大家前赴后继趋之若鹜,截至目前至少有上百人写了诗递上去,但都换来宋林一副嫌弃的表情。

    墨锦本来对这种事一点都不感兴趣,但谁叫她眼睛尖呢!

    好巧不巧,她竟然看到了当今太子元尘宇也作为参与者报了名,当然,肯定没用真实身份。

    真是冤家路窄!

    一想到这个渣男诱骗原主刺杀元烈而殒命,她就恨的牙痒痒。

    随手将吃剩的零嘴包装纸往袖子里一塞,墨锦一脸不怀好意的朝元尘宇走去。

    眼瞅着自己递上去的诗被宋老先生弃如敝履仍在一旁,当今太子元尘宇的脸色瞬间变得比吃了屎还难看。

    可他又不能当场发作,更不能亮出身份去抢夺那副名画,这样做除了给他招来骂名让皇室蒙羞以外,毫无好处,更何况,他身为太子,必须做到爱民如子,哪怕不愿意,装也要装出来,所以他只能咬着后槽牙干瞪眼。

    一旁的小太监是个没眼色的,见宋林如此不将他主子的墨宝当回事,当即欺身凑到元尘宇耳边,“爷,要不奴才拿着您的腰牌去找那吴老爷商量商量?”

    只要一亮腰牌,他就不信还有人敢跟当今太子抢东西,要是太子爷的面子都干不卖的话,这些人尤其吴老爷只怕是活腻歪了!小太监仗势欺人的想着,等着太子爷夸他聪明能干。

    然而,夸奖没等来,倒是等到元尘宇一记恶狠狠的眼刀,小太监在一旁吓得瑟瑟发抖,再也不敢开口。

    “在下愿助公子一臂之力。”突然,一道刻意压低的声音从身旁传来,元尘宇侧过头看向声音的来源。

    只见一个穿着普通面露菜色的小个子男人正笑眯眯的对他拱手作揖——正是易容化妆后墨锦。

    用眼神示意想要将墨锦拖走的侍卫停下行动,元尘宇闻言嗤笑一声,有些倒胃口,当着大庭广众不便发作,但也毫不留情的讥讽道:“就凭你?”

    他身为堂堂太子,从小接受太学最高等最优质的教育,尚且无法获得当世大儒宋林的青睐,眼前这个又矮又丑的男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墨锦全然无视元尘宇语气中的讽刺和眼神中的不屑,始终笑盈盈的说道:“在下敢拿项上人头作保,定能帮公子拿到那副吴问之的真迹。”

    这话说的言之切切,元尘宇的确有些心动了。

    他历来便爱收集各类文玩字画,尤其偏爱素有画圣之称的吴问之的墨宝,由于吴问之传世作品不多,且格外珍贵,有幸收藏到的人皆视若珍宝,绝不愿拱手割爱,因此元尘宇至今也才收集到一副而已。

    今日一接到有关画圣作品的消息,他下了朝以后立刻马不停蹄赶了过来,谁知,碰了一鼻子灰。

    可如今突然蹦出个来路不明的人说要帮他,虽然心动,但到底还是有些怀疑的。

    眯了眯眼,元尘宇眼中闪过一丝危险的情绪,沉声质问:“你为何要帮我?”

    总不能说自己闲的吧……墨锦又不傻,知道这问题回答不好的话,一旦引起元尘宇的怀疑,很可能回去的路上就被他派人给宰了。

    思索片刻,墨锦嘿嘿一笑,换上一副恭敬的神色,,“在下不才,天生记忆力过人,曾见过太子殿下的巡游京城时的车驾,一时之间为太子殿下的气势所倾倒,发誓有朝一日定要到太子殿下身前效力,这是在下毕生的夙愿,还望殿下成全。”

    “哦?是吗?”元尘宇没说信,也没说不信,只是拉长了声音垂眼看着眼前这个毛遂自荐的人。

    见元尘宇不买账,墨锦假装紧张的搓了搓手,语气谄媚的说道:“其实不瞒殿下,嘿嘿,小的也有私心。”

    “有何私心?”元尘宇来了兴趣。

    “常言道,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小的只愿帮助了太子殿下,能换来一官半职就行,嘿嘿。”

    果然如此,元尘宇一副了然的样子,有所图就好办了,最怕那些什么都不图的人,不好掌控不好拿捏,完全一副刀枪不入的架势,让人分外头疼,比如丞相墨宏章。

    想到墨宏章,元尘宇脸色就变得十分难看,他无数次的想拉拢丞相方的势力,但总是不得其法,此次被回绝。

    要是墨宏章始终不趟这趟浑水,置身事外也罢,可如今他不知道被元烈灌了什么迷魂汤,大有加入奕王党的倾向。

    思及至此,元尘宇就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没了好脾气,咬牙切齿的对墨锦低吼道:“那还愣着干嘛!难道还要孤请你?”

    莫名其妙被吼一通,墨锦一脸懵逼,但为了取得元尘宇的信任,还是忍了下来,心里却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元尘宇,你给姑奶奶等着!

    转过身,墨锦踮起脚尖认真观量起挂在酒楼大堂的那幅画来。

    那是一副大气幽寂的山水图,造境苍茫旷远、气韵生动,画的上半部分群山绵延,云雾翻腾,下半部分则是一老叟怡然自得的临坐在水边,头部微微扬起,不知是在观山还是在听水。

    不愧为画圣!墨锦在心底赞叹,作为科班出身,她好歹也是懂画的,因此这画一入眼,便知道吴问之为何被称为画圣了,因为这意境和画工,绝对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不愧为传世经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