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酒举起来了,又不能不喝,张居正先是一饮而尽,徐阶脸色不太好看,也跟着饮尽杯中酒。 杯酒下肚。 徐阶的脸就红了,似是有几分醉意,眼睛也没有清澈,道:“严嵩当朝时,凡是圣上想杀的人,严嵩几乎没有反对的时候,不但不敢反对,有些时候,还会顺着圣上的意思来办,严嵩执掌国柄二十载,杀人过万,以致天怨人怒,民间沸腾,奸相之名,也要遗臭万年。 太岳,你执掌国柄这一年来,朝廷、民间杀戮岂止十万,身为内阁首揆,却对圣上旨意言听计从,难道也想像严嵩那样,留个千古骂名? 太岳,圣上要杀谁,或者要施行哪些争议较大的朝政,不妨先拖一拖。 争取拖到圣上忘记,如果圣上没有忘记,再稍微办一办。 另外,等着圣上高兴时,譬如说,天下出现了吉兆,朝廷要为圣上修殿宇,龙颜大悦的时候,再跟圣上说一说,圣上或有可能就将要杀的人给放了。 如此而已,在上下其手间,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刻薄,朝野、士林、民间都会认为你是个贤相,千年后,贤名也能流传于世。” 又是一番教导,或是教训。 这下。 张居正的脸色发生了些变化。师徒一场,他绝不想让徐阶身陷囹圄,或身首异处。 因此,他才会在徐阶倒下时,拉了一把,也在徐阶重整旗鼓,创建东林书院、抨击朝政时,没有让人踩上一脚。 至于禁毁心学,不是针对东林书院,更不是针对徐阶,那是拯救大明朝的方法之一。 徐阶表达不满,张居正可以当做没听明白,就划过去了。 但徐阶教授的‘侍君之法’,就让张居正无法接受了,新政耽搁一日,就会横生不少枝节。 而圣上大肆株连之下,必有会有无辜,可不株连,天底下的无辜就会有更多。 身处朝堂,身边看得见的无辜固然让人心生怜悯,可民间那看不见的无辜,又有谁去怜悯? 二十年前,圣上没有乾坤独断时,严嵩为了逢迎圣上,听旨杀人。 二十年后,圣上乾坤独断,江山社稷尽在掌中,要杀的人,谁敢拖延?谁能拖延? 照徐阶的侍君之法,要不了几日,那屠刀就该砍到他张居正的头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