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成为世家。 是所有华夏家族的终极目标。 但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政权割据、元人入主中原,世家、大族被人间真实的军队清洗了一遍又一遍,及至大明朝,世家绝迹,大族所剩无几。 所幸,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后,大明朝重视科举,士子勤于学习,尤其是在江南,学习氛围浓厚,父子、兄弟先后中进士的,不乏其例。 父与子考中进士的,有的多达七人。 有明一代,进士家族整体上是南强北弱,尤其是浙江、南直隶两省进士家族最多。 这些众多家族中,当属陈、王、林、许刘五个家族。 陈。 毋庸置疑,是顺庆府南充陈家,陈以勤的家族,北宋宰相陈尧佐之后。 作为父亲的陈以勤,是当朝内阁阁臣,长子陈于陛是进士,次子陈于阶要不是走了选官之道,他日也必成进士。 一门三杰,当之无愧。 但是,山东王氏家族,成名甚至在陈家之前。 王氏家族,也如陈家一般,是北宋名相之后,那人,名叫王安石。 山东王氏家族,是王安石后裔的一支。 上一代家主王重光,是嘉靖二十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户部员外郎、云中佥事、上谷参议。 后任贵州布政使司左参议,奉命采办贵州大木以修三大殿,嘉靖三十七年时,因积劳成疾,身染瘴疠病逝林区。 圣上亲书“忠勤可悯”匾额,建祠以祀,并追赠太仆寺少卿,累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其下六子,之翰、之垣、之猷、之辅、之城、之栋,皆是大明朝的进士。 一门七杰,名望远在陈家之上。 王氏家族,也是五大家族中最积极入仕的家族,或许是继承了先祖遗风,也或许是清高到了头,王家,以耕读传家、以诗书继世。 家族所食,皆靠俸禄、耕田,累世清贫,以致族人不兴。 再就是林浦林家了。 林氏家族位于福州东部偏远小岛,之所以能够在大明朝人才辈出,主要得益于濂江书院。 濂江书院建于宋朝,思想家朱熹曾经在此讲学。 后来南宋朝廷逃亡,在林浦建立行宫。 林氏家族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从河南固始南迁,定居于此。 林氏三世三祭酒五尚书,史称“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国师三祭酒”。 一家祖孙三人先后担任国子监祭酒,一度使得国子监这个大明朝最高学府成为林家自留之地。 林氏家族在大明朝,从永乐年间开始入仕做官,时至今日,一百四十年里,家族始终有做官之人。 巅峰之时,林氏家族三代人,同在朝堂中,且身居高位,震惊华夏。 不过,林氏家族辉光仍在。 当今林家家主林庭机,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参与编撰《大明会典》。 嘉靖二十三年,充会试同考官。 历任国子司业、南京国子祭酒、太常寺卿、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南京工部尚书。 在嘉靖四十年南北直隶数次官场动荡后,坐上了南京礼部尚书之位。 其侄儿林炫同是进士出身,今官礼部主事,但林家似乎瞄上了通政司,陈以勤没有出京城前,就有不少奏疏奏请林炫迁升通政司参议。 林庭机两个儿子,长子燫,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今太常寺卿。 次子烃,高中进士后,初授刑部主事,今已升刑部员外郎。 一门四杰。 林浦林家,是当今大明朝大族中,传承最久,门楣最盛的家族之一。 朝廷,代代有高官,地方上,福州府说一不二,但凡林家不满意,哪怕是知府,也能随时更换,林家祖地那座小岛,所有的人,只认林氏家主,不认大明皇帝,只认林家家法,不认大明律法。 俨然成了国中之国。 “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国策,本质是将国土均给所有大明朝百姓,国家国家,上亿个小家组成了国。 当初的徐阶,家族田地号称遍布江南,但却没有福州府九县一亩田地。 徐阶,人称徐半城,而林浦林家,坊间称之‘林满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