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与曹操分别,回到府中,未央召来黄忠,命黄忠立刻出城,回到老虎寨,问问吴匡禁军之中有没有值得信任的。 为保证禁军相信他,未央还让黄忠问吴匡要一件信物。 吴匡之前是禁军首领,出逃时只带走一小部分禁军。 剩下的禁军都被董卓收编,想来,里面还有与吴匡交好之人。 接下来就是曹操刺董,之后开启联军讨董副本,未央也要谋划如何逃出京师。 他是说过要杀董卓,可没说什么时候杀。 现在是不可能的,代价太大,一旦操作不慎,把自己小命丢在洛阳可划不来。 未央身为玩家,被杀虽然能复活,但黄忠、张辽等人与他的关系重新回到冰点。 身上的官职也会消失。 没有绝对把握保障自己安全情况下,未央绝不会对董卓动手。 次日,未央上朝议事。 未央站在前排,与前面的董卓很近。 一见董卓,他心中一惊。 现在的董卓比之前胖了好几圈,嘴唇略微发白,整个人显得十分虚弱。 之前董卓身体也胖,但整个人精神气十足。 看来,董卓这是被皇宫中的宫女掏空了身体呀。 新上任的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战战兢兢,朝中一切事物均由董卓处理,百官哪里敢有反对意见,董卓说什么他们一律同意。 富老板和不少投靠董卓的玩家也买了官职,跟着一起上朝。 朝中政事很快处理完,董卓看向百官, “老夫要请诸位辛苦一趟,随老夫去迎接一人!” “是!”百官恭敬从命。 董卓大步出了大殿,吕布一直跟在其身侧。 “臣等告退!” 百官对皇位上的刘协行了一礼,连忙转身跟上董卓。 生怕跑的慢了,被董卓怀疑。 未央回头后,与后面曹操对视一眼,径直离开。 走到一名官员跟前,未央询问道:“这位大人,可知是何人竟能劳烦相国亲迎?” 那官员本来低着头前行,听见声音,抬头看见未央,冷哼一声拂袖离开。 未央嗤笑一声,暗道:这么硬的骨头,之前怎么没见你站出来。 现在未央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甚至比董卓还臭。 董卓有兵在手,想杀谁就杀谁,对此,众人敢怒不敢言。 之前有人在背后骂未央,被他听见。 骂人的本以为自己要九族消消乐了,谁知道什么事没有。 之后骂未央的人就更多了,京都凡是对董卓有恨的,都将矛头对准未央。 现在的未央,可以说是彻底成了董卓背锅的。 不过也不全是骂他的,这不,旁边就有两名官员小跑过来,为他答疑解惑, “骠骑将军,听闻相国这是去迎接大儒蔡邕。” 未央看向二人,“蔡邕?” “正是!” 其中一人道:“骠骑将军可能听说过,这蔡邕蔡伯喈可是大汉有名的大儒。” “相国执掌朝政后,求贤若渴,立刻派人去请蔡伯喈入朝辅政。” 请?这个字用的好啊。 杀人魔王去请人,说出去谁信。 蔡邕字伯喈,与卢植一样为汉末大儒。 他有二女,其中一女便是著名才女蔡琰。 未央疑惑道:“蔡伯喈之前也是朝中官员,后面为何辞官离京?” 另一人抢先回答道:“将军有所不知,先帝曾问百官,天下多灾,是何原由,百官不答。” “先帝知蔡大儒经学功底深厚,向他询问治国之策。” “蔡伯喈上书先帝,妇人、宦官干预政事,并一口气弹劾当时的太尉张颢、屯骑校尉盖升、长水校尉赵玹等多位高官贪赃枉法。” “可惜,蔡大儒的上书被当时的十常侍曹节看见。” “十常侍联合蔡大儒弹劾的官员一同诋毁蔡大儒。” “众人派人写信诬告蔡大儒,先帝听信谗言,将蔡大儒下狱。” “后中常侍吕强知道蔡大儒无辜,向先帝求情。” “先帝想起蔡大儒的上书,免去蔡大儒死罪,将他全家流放。” “十常侍后面屡次派人刺杀蔡大儒,为了避难,蔡大儒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 “多谢告知!” 未央道谢,心中不免感慨,朝中尽是奸佞,四方皆是吸血鬼,也难怪张角起义,数日之间,响应之人便有数百万。 即便身为汉家儿,未央也不得不说,一个王朝烂透了就特么该亡。 洛阳城门外,董卓站在最前面,后面是吕布,隔了一段距离是百官公卿。 前面,西凉铁骑两侧列阵,中间一条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