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拟官制《九品中正》-《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3/3)页

    张昭、王朗、虞翻等人都提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每一个品阶的人才,对应哪些官职,陈群都一一做了解答,众人都比较满意。

    能评为上上,肯定是德才兼备,当重用。

    而下下,自然是一般的人才,在县令府倒也合适。

    “此乃选用人才之法,而所有已用官员,无论文武,亦可分一至九品,比如大将军、三公等为一品;车骑将军、卫将军、九卿等,为二品;四征将军,朝廷侍郎、御史中丞、谏议大夫等,为三品。各州州牧、四镇、四平将军为四品,州牧府官员,各地太守,各种杂号将军,朝中所设各校尉,为五、六、七品,其他文武官员,各县官员,皆为八、九品,品阶与俸禄一致。凡政绩突出,立功受赏皆可提升品阶,同样若触犯律法,或作战不力,可降!”

    如果说前面的选人标准,是以将军府为基础制定的话,那后边的官员品阶升迁制度,完全就是为一个崭新的朝廷制定的。

    但是众人都不感到意外,因为这在他们来看,是迟早的事情。

    《九品中正制》的确是有利于官员展示他们的才华,也能提升每个人向上的积极性。

    只要你不是三公,那你就有上升的可能,而这种上升的制度,又是非常明确的,你可以按照这个制度去做,绝对有机会上升。

    结合前面的选才制度,也就是说,一个被评为上上的大才,他的起步就是五品,而一个被评为下下的一般人才,起步是九品,也没有大材小用。

    陶应以前想着所有的官员,都都从基层开始。

    但发现人才太少,公认为有大才的那些人,哪有时间让他们基层锻炼,文官直接就任用太守一级,而武将则直接统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成长。

    《九品中正制》引起了每一个人的重视,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而陈群也在详细的记着众人的建议,以便后面去修改和完善。

    大汉朝廷迎来了一个好消息,荆州牧、镇南将军刘表将传国玉玺送了回来。

    天子刘协大喜,派董承、伏完等重臣,出城迎接祢衡和傅巽。

    但司空曹操却没有任何高兴,反倒是愁眉不展,整个司空府受其影响,也没有一点欢快的气息。

    曹操麾下的重臣,都在紧张的商议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