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众诸侯蠢蠢欲动-《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1/3)页

    经过几次劝进,陶应同意了称王,于是麾下的官员开始忙碌起来。

    首先商议王号,陶应现在是大汉天子刘协封的吴侯,顺理成章的便称为吴王。

    当然,也有些认为吴王的称号太小,让人感觉只是偏安一隅。

    这些人的眼光看得很远,将来陶应称帝的可能性很大。

    但现在称王,并没有另立朝廷,还是大汉天下。

    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吴王比较合适。

    有了称号,那第二个问题就是吴王府设在何处。

    这个意见非常统一,主公陶应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将秣陵改为金陵,人人都知道金陵王气之说,而陶应的祖籍又在丹阳,还有比金陵更合适的地方吗?

    因此王府就设在金陵。

    现在的金陵城已经非常繁华了,因为许多世家和客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看到了商机。

    修建吴王府,主要由陶家、糜家负责,而曹豹也是自告奋勇的参与,他是丹阳人,女儿虽然只是妾,但是在大将军府的地位还是有的。

    而现在,主公陶应都要称王了,妾的地位自然也就提升了,妻虽然只能有一个,可是侧妃可以有很多啊!

    曹豹高兴,当然要贡献一些力量了。

    虽然大汉天子如今只是个傀儡,但他还代表着大义。

    所以大将军府以华歆为使,前往阳翟,请求天子刘协,封陶应为吴王。

    至于说刘协是不是同意,那就不重要了,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直接称王就行了。

    那个时候你再说不同意,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因为朝廷没有任何能力讨伐,只能让自己的声望更低,还不如顺理成章的同意,至少还保留着一些颜面。

    至于说曹操的意见,那就更不用考虑了,官渡之战的胜负才是曹操最关注的,只要陶应不参与此战,其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南方的官员在商议陶应称王之事,大汉朝廷自然得到了消息,因为这又不是什么机密。

    众朝臣开始是大骂不已,因为以前袁绍想要称公,都遭到了群臣的反对,现在称王,那就是赤裸裸的谋反。

    可是骂完之后,又都无可奈何,丞相曹操是不可能出兵的,他现在都自顾不暇。

    而大汉天子刘协倒是表现的很平静,陶应称不称王,他都无法左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