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封泰山-《挥剑盛唐》
第(2/3)页
开元十三年(725)十月十一rì,玄宗领着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儒生文士、四夷酋长,还有rì本、新罗、大食等国的国君、使者从洛阳出发,浩浩荡荡地向泰山进发。场面浩大,只后勤供应队就前后绵延几百里,队伍之豪华,其实之雄伟,可谓亘古有之。
此次封禅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天下人敬仰的目光中,唐玄宗意气风发,向世界人民证明唐朝时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是任何民族可以比拟,确实在他统治下的帝国有足够的资本傲视天下,俯仰天地。
其实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昔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这些毕竟离我们远矣,无文字记载,只是传说,然近有秦始皇统一全国东封泰山,后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等几位少数皇帝封禅,其实何为封禅?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低之功,故曰禅。
凡历代封禅的帝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建立了强盛的国家、不朽之功绩。封禅代表功德圆满。
如今十几年过去,前宰相张说已死,雄心万丈的唐玄宗李隆基也进入腐朽之年,可大唐的盛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它的脚步,其国力仍在节节攀升,似乎还要更上一层楼,余威震慑着四面八方,万国来朝络绎不绝。
此时正处于大唐巅峰的开元盛世,改革的一缕阳光也照进西南的崇山峻岭,阳chūn三月,chūn意盎然,桃花开得一束束的无比鲜艳,山上凯凯的白雪化成溪水浇灌了这里的大地,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阵阵欢呼,似乎是在像阳光炫耀自己生机,又似是为这亘古的盛世,添上一首仙乐。
蜀山一百公里外,繁花似锦,莺歌燕舞,一片安详的深山中,白衣胜雪,挺拔修长的身材如巍峨的高山毅力不动,深邃如大海的眼眸俯瞰着大好的江山。
“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这个盛世大唐帝国冰山一隅,其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一位白衣长衫的少年,腰悬宝剑,迈着方步,慢慢徐行,看着满山的美景,眉头紧蹙,俊美的脸庞显现一丝哀愁,与这美景实不相衬,只听他喃喃自语:“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吟的正是唐朝著名宰相张说的一首诗,这首诗正是张说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真实写照,**裸的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点的掩盖。这是生活的在盛世,尤其出生在这个无数中华儿女的毕生梦想大唐帝国,出将入相,有此人生,夫复还有何求。
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谁能没有一个或大或小金sè的梦,谁能不为这开明而放达的时代所激越,谁能不想一展宏图此生无憾。
面对大好江山,连空气都多了一些祥和的气息,温暖如chūn的阳光,不冷不热,气候宜人,熏得游人昏昏yù睡。
“面对锦绣山河,吟此诗不免有点大煞风景。”不远处一位长衫少年缓缓走近,只不过这位少年的衣衫是丝绸制成,雍容华贵,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高贵优雅的气息。雪白的衣衫没有一个污点,真不知在这样的长途跋涉中,是如何保养的。俊秀的脸庞,带着一种女子特有的清秀,手拿纸扇,看似豪迈,但迈着的方步有几分扭捏,却不免多了些儒雅之气。刚才那位少年的美貌已是世间少有,这位脸如冠玉,白皙透明,齿如碎玉,弯弯的眉毛,匀称的五官的,jīng致的脸上没有一点瑕疵,皮肤更似出生的银娃娃,不过身材苗条,显得娇小玲珑,似是美丽的女子一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