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万事俱备-《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


    第(3/3)页

    而书院比起两个月前,也是有了惊人的变化。

    原先书院只是城角落里几处不起眼的地方,但现在外头已是立起了青砖白瓦。

    书院大门上书写着“成才书院”几个字,外头是人群喧哗,人头涌动。

    进了书院大门后,却是另成一片天地。

    书院的中心即是崇正讲堂。

    虽说司马绍开办书院,但却没有在书院中心的标志建筑上标注上学功,事功等字样。他一贯的主张是希望书院的学风能兼蓄并包的,各家学派在这里都可以敞开来讲。

    所以学院里的名字都是由下面的讲者议定的,司马绍丝毫没有干涉。

    这崇正讲堂即是书院教学,讲学,会讲之处,学功讲堂的右侧即是图书楼,图书楼为书院最高建筑,一共上中下三层,其余地方多建有书斋。

    书斋是作为学生居学之用,书院有十间书斋,这十个斋舍将来都是各供给学生所用,至于院长主讲另建有掌教监院居住。

    这也是古代书院,师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针。

    至于书院后面,山脚下的厅庙池塘就是学生们读书休憩的地方,司马绍在这里建了抽空去体验了一趟,这里可以称得上风景如画,读书胜地。

    放在以后的大学里,肯定是小情侣们饭后遛弯的地方,但在成才书院中将来却是三五同窗们讨论益学之处。

    在这段时间里书院之事得到了建康上下官绅一致的支持,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捐助,故而书院建设进度喜人。

    现在书院大体已是竣工,只是剩余些收尾之事了。

    同时因为官绅百姓的热情,司马绍也有了另一个幸福的烦恼。

    司马绍办书院时,并非由牟利的打算,可仅仅在这两个月里建康各地官绅所捐赠的钱财,已远远超过了办学所需的开支,此事大大出乎司马绍意料之外的,在此他只能说家乡父老对自己是太寄予厚望了。

    司马绍计算了一下,账目上除去兴建以及今年师生的开支,最后还剩余几万余多两。

    这钱理论上司马绍可以自己拿去花,但是如此就太亏对父老乡亲了。

    因此司马绍决定将书院的财政,由专门的人来打理,每一笔收入支出必须有明细。

      


    第(3/3)页